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新蘭港灣海岸景觀現況(2015年6月28日)

這段海岸,祇要是大晴天來,隨時隨地都是藍得令人陶醉。相機、手機隨手取景,畫面都是海天一色的美景。想當初,民國八十六年當兵回任教職後,騎著追風奔馳在台九線上時,往往對那些隨意停在海岸邊照相的人感到不可思議。大熱天耶,太陽那麼大,啊不就是大平洋而已,是有什麼好拍的啦。沒想到,二十幾年下來,就這樣子住在台東了。現在,要叫我回西部去生活,我是萬萬的不肯。

聽說,花蓮的地價已高到無法購買。台東,好像也是耶!當以後所有的山坡地都被大財團買去,蓋起一棟又一棟,比高比大,比佔地面積的建築物時。別想說什麼買地了,連美景全都消失了吧。會剩下什麼?污濁的海水,垃圾堆積的海灘,一棟又一棟的建築物。可能,連綠色的原生林都要到離海岸五公里以上的山地,而且,是那種斷層通過的地帶,才可能看到了。到了那時候,或許,會很多人跑到深山對著山林拍照吧,因為原本靠海的綠色山坡可能被水泥建築,或是被除草劑肆虐過的土地取代掉了。



漁橋出海口至加母子灣海岸現況(2015年6月28日)

各行各業都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甘苦談。開始用空拍機記錄台東的地貌後,我也開始累積空拍必需俱有的知識。很多,都是飛上去後才知道要注意的事;很多,是飛了很多趟才會開始去注意的事。以我目前而言,研究地型,事先做飛行計畫,尋找適合的拍攝起落地點,是正在進行的一定要注意的項目。

無線電波,肉眼是看不到的。空拍機在天上飛呀飛的,到底哪裡是訊號死角,地面上的操控者根本就不知道。操控都盯著搖控器上的螢幕,得知目前機子正朝著什麼地方飛行,以此來判定機子目前大概在什麼位置。要是訊號失聯,那麼螢幕上就什麼畫面都沒有。這種情況叫做盲飛。出現盲飛的狀況,接下來就有可能發生空拍機墜落的事件。

像這段影片,其實,在空拍機回程當中,有近一分半的時間是盲飛狀態。原本的想法是順著台11線飛回來,沒想到畫面一片雪花,什麼訊息都沒有。當時祇能讓機子往前飛,往前飛,祇要靠近起飛點,訊號應該就可以正常接收。所以,原本祇是想拍海岸線的,沒想到山坡地上方也全部入鏡了。



都蘭鼻海灣崖壁地貌(2015年6月28日)


這個地點呀,下午四點來坐坐應該很棒。面對著美麗的太平洋,有小小的茅草屋遮蔭,還有原木的長椅可坐。這是當地的阿美族人所維護的場地,入口停車處有一個木製的告示牌,上面寫著這個地方的小故事。

台東有不少海岸地型是落差非常大的崖壁,像太麻里至金崙那一段海岸,還有都蘭鼻這一處。一般車輛行駛在台九線、台十一線,大概無法想像離道路不遠處的地貌,是什麼樣子。當個在地人,就不要隨著外地人的人潮去擠什麼風景區。想想,加路蘭呀、石雨傘呀、金樽休息區啦,這些外地旅客一定會下來上廁所的地方。人潮流動的樣子,沒親眼看到不會相信那是在台東。有沒有人想過,那麼多的人,那麼多輛次的遊覽車,那小小的廁所,它的化糞池有辦法分解掉那些尿液嗎?那麼,滿出來的尿水往哪去?不就直接留在當地的土地及大海嗎?這,算不算污染呢?遊旅污染??環境衝擊??土地承載量??旅客人數總量管制??對台東縣的官員及議員來說,這些算是他們思考的範圍嗎??

好吧,當個在地人,別去擠那些出名的風景據點。我們有太多的私房景緻可看了,有太多的秘境可賞。但是,請當個愛護大地的在地人,千萬千萬,別跟風帶著親朋好友一窩風的進入美景之處,否則,緊接著來的,就是慘不忍睹的垃圾四處飛散。


長光梯田金剛山大道(2015年6月27日)

從起飛處順著金剛山大道往下飛,如果要飛到海陸交界處,大概超過二公里了。以手上目前的空拍機來說,飛到二公里外再想飛回來,就會增加墜落的失事率。
從台11線切入長光部落,在村子內,就可見到不少戶人家,屋簷、家屋內有堆疊一包包、鼓鼓的稻穀。在一戶人家,一位老媽媽在庭院內翻曬稻穀。田邊道路上,遺漏的穀粒引來不少斑鳩啄食。鄉村的樸實無華,盡顯其中。

台灣,從什麼時候開始失去了對土地的尊重。安定及充裕的物資,讓人們對生活的需求已不再是溫飽而已。食物已不是值得珍惜,反而奢華的味道才是人們追求的食物品味。當對食物已不再抱著敬畏的心,那對種植稻米的人而言,又會得到多少崇敬。土地,也逐漸變成商品的一部份,不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什麼樣的人,會甘於留守在一成不變的農村;要有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傳承先民辛勤墾殖的精神。說實在的,我說不出來,實際去問那些農人們,他們,大概也回答不出什麼所以然吧。但是,說不出來就代表不存在嗎?這些勤苦耕作的人們,那一身被認為和時尚無關的穿著,那一臉日曬雨淋的臉龐,不就是這樣子的人,才會為大家的米糧盡一輩子的辛勞嗎?



真柄梯田(2015年6月27日)

大概是十一點多吧,從台東市出發,太陽正大著,這樣的光線拍攝的效果一定好,至少色澤是飽和的。

騎著機車,至少要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能到長濱。這一個半小時對我而言,算是回味吧。民國八十四年分發至多良國小時,也是常常從金崙騎野狼回屏東家,時間大概也是一個半小時。 騎到成功加油站時,油表顯示需要補充油量了,加完油看了手機,大概接近十二點十幾分。再騎到五月三十日的拍攝點,下車、組裝好機子。地點沒變,時間點也差不多是正中午的時候。景色上的差別就是稻田已收割,祇剩下零星幾塊田還未收割。

一升空,就覺得機子的操作不是很穩,原因當然是自己的技術爛,因為當天拍攝時的風力,至少有四級了。一飛上去,就感覺出機子不能很穩的停懸,被風吹動飄移著。這樣子的狀況對我而言,壓力很大,需要分心去控制空拍機飛行的穩定度。風力小的時候,空拍機的操作很簡單,就好像直接在空中用攝影機運鏡,沒有什麼外力干擾攝影機的拍攝。風力大時,想要輕鬆的運鏡就很不容易了。

 對我而言,空拍的內容不在畫面的漂亮與否,重點是記錄。並竟自己又不是專門吃攝影這行飯的,拍攝的內容也不是要參加什麼比賽。祇要畫質高,畫面穩定,台東的野外,隨便拍都很漂亮。以我這種業餘加外行的人來說,拍了之後的用途才是重點。

降落後,收好機子,又看一下手機,已是十二點五十幾,近一點了。從田地慢慢騎過村子,村子的馬路上看不到人。大熱天大中午的,農村裡本來就靜巧巧的,沒有喧囂的車水馬龍聲。這份靜謐的氛圍,就是記憶中的童年。若是沒有親自在六月的大中午進到農村,就祇能在記憶的回想中看見那不清晰的童年影像。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幸橋野溪踏察(2015年2月8日)

台東荒野野溪調查小組,二月踏察溪流-東河鄉幸橋,空拍固床工掏空狀況


漁橋野溪踏察(2015年3月29日)

台東荒野野溪調查小組,三月踏察溪流-東河鄉漁橋,至出海口處開始上溯空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