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太平溪鐵道橋往南王橋段(20160329)

我們的島與台東野溪

  從3/27日起,連續三天荒野台東分會野溪小組接受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採訪,目的是想透過媒體的力量,讓更多人瞭解並且關心台東的溪流狀況。我在野溪小組主要負責的部份是空拍影像,所以,除了3/27及3/28我跟著野溪小組的成員一起接受公視的採訪外,今天3/29日我還配合攝影師取景,去拍攝太平溪在鐵道橋往南王橋方向的溪床現況。

  這一段的溪流,我在2015年10月10日那天曾記錄過一次,這一次純粹是為了"我們的島"的專題節目而記錄。受採訪上鏡頭不是野溪小組的主要目的,出名更不是野溪小組想要的。荒野台東分會野溪小組接受"我們的島"的採訪,祇是希望能讓更多人瞭解台東野溪目前的困境及未來可能會面對的危機。

  下面文章,是我個人從去年二月起參與野溪小組後的感想。貼出來祇是為了爭取大家的認同。

野溪踏查與我
這個月的野溪踏查三月二十七日當天,除了既訂行程有奔鹿團的小鹿會隨行之外,另外還有二組人馬要和我們一起踏查。一組是公視我們的島要來跟拍,另一組是商業周刊雜誌社要來採訪。話說依大冠鷲組頭的想法,應該會讓野溪小組的成員也接受他們的訪問。所以,為了怕被採訪時答非所問,這可會讓野溪小組成立的初衷大受影響,趁有空時來整理一下,近一年多和野溪小組一起活動的感想,也算是一種省思及前瞻。
我為什麼會繼續參與野溪小組的踏查 ?這對我而言是另一種自我追尋,我指的是踏查的歷程。我是屏東人,記憶中對家鄉的印象,就是自己小時候走在村子附近那條林邊溪的經歷。家鄉留給我的美好回憶,百分之九十吧,全是那時一人在河床上玩水、挖砂、抓魚、看鳥的經驗。小時候,我們全村的小孩沒有去河邊玩的或許有,不過我周圍的友伴全是會玩水的人。所以,到河裡玩水是在自然也不過的事。當然,每一年被水淹死及關於那條河的水鬼故事,也是伴隨我們長大的。我到底是在幾歲時溺水差點淹死,現在完全沒印象了。除了當場的大哥知道外,好像全家到現在也沒第三個家人知道。但是,我並沒有因為那時溺水的經驗,讓我害怕親近水。或許,是因為那時還太小吧 !
因為上面的原因,讓我自八十四年分發到台東服務後,再也不想回家鄉去。因為,小時候的那條林邊溪,已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樣貌。我算是一個很悲觀,很鴕鳥的人。在加入野溪小組前,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再主動的親自走入野外。加入野溪小組後,我慢慢的找回小時候的自己。在和野溪小組的夥伴一起走在台東的溪床上時,我慢慢的回想起,溪流是我小時候的美好回憶。這是我一年多來,每個月不停參與踏查的主因。
然而,人愈大,懂得愈多,享受了愈多的資源後,也發現了身上背負著很多的重任。往往,重責大任存不存在,祇是個人認知的問題,或者說,要不要去主動意識到,這是自己的責任。三月二十二日當天,去劉立委 (劉櫂豪) 的辦公室會談,我算是與會的陪同人員,意思是,我並沒有主動參與發言,頂多是補充的角色。其實,當時內心中,我也有話想說。參與野溪小組的活動後,祇要是持續一直跟著踏查的夥伴,我們都會認同大冠鷲的看法,也會形成相同的念頭。台東的野溪,經不起目前的野溪整治水泥化現象。每一條被整治的溪流,不管是有沒有長流水,是不是重要的保育棲地,使用了什麼工法進行整治,結果都是一致化的 -溪流水溝化。唯一不同,祇是水泥建構的規模或範圍大小的不同。被整治的溪流,都一定具有一種特性,生物棲地被破壞。
台東,總共有多少條溪流呀 ?或者說,還有多少條還沒有水泥化的溪流 ?我在今年三月五日那天,騎著機車從台東市到長濱。從進入成功開始,除了漏記錄小馬橋之外,一共記錄了成功鎮半屏橋到堺橋共三十二座橋,長濱鄉從旦滿橋到樟原橋共二十三座橋,其中因為雨勢太大以致於有一些橋沒有記錄到。所以,光是成功加長濱至少就有五十五條溪流。這五十五條溪流有完全沒有整治的,也有已經被整治的,當然,準備要整治的也開始一條一條出現。整治後的結果,就是一條一條的水泥水溝出現。看到這樣的現像,我總覺得,這是不是在補全我離開家鄉後,我所沒有經歷到的家鄉溪流水溝化過程呀 ???
 除了每個月固定參與野溪小組的踏查,我自己因為要外出空拍的緣故,還會順便看看當天所經過的溪流狀況。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為了要記錄利嘉溪出海口到知本溼地的海岸林,選定了呂家溪出海口當起降點。那一條呂家溪讓我更深的領悟一個悲痛。呂家溪算是一條灌溉用的水泥化水溝,出海口的溪水惡臭混濁,黃褐色的沉澱物真接停滯於溪床底,還沒走近就能聞到類似家庭廢水的硫磺味。溪裡看不見游魚,臨近空中也沒有任何水生昆蟲。這種狀態的灌溉溝渠,其實在台東縣比比皆是,習以為常,在西部呢,大家對農田水溝的印象就是如此吧!
所以呢? 當我們對這樣子的狀況,什麼狀況 ?連台東這被號稱後山花園,以生態及環境優美為吸引力的地方,連農田旁的任一條水溝都是毫無生態資源可見時,生活在這邊的人,小孩子從小對農田旁水溝的印象祇剩下髒、臭。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會認同這塊養育他成長的土地嗎 ?他們會以台東人為自傲嗎 ?再加上,當我們這些已經長大的人,已經有能力做出一些行動來改變現況的成人,都允許台東溪流的棲地環境,在大多數人們,幾乎、甚至是完全不知道生態及棲地的可貴及美麗時,就讓公部門一條一條的,慢慢將全台東的野溪全部水泥水溝化。當孩子們長大時,他們祇能去聽曾經知道、接觸過台東野溪之美的人,從口頭或者有幸被影像記錄下來的二手或者三手資料去知道,原來台東的溪流曾經是如何如何 ?這樣子的狀況,不是我會想見到的。
我沒有能力去改變巴西雨林被開墾,我也沒有能力去讓北極的北極熊有足夠的冰原讓牠們生存。但,我實在不想讓我現在住的台東,成為一段口述歷史裡,祇能向長大的孩子述說著,台東的溪流我曾經見過它們的美 ;祇能讓長大後的孩子看著水泥化的臭水溝,要他們想像這曾經是條生態豐富,有魚群水中游動,有蝦蟹在溪床中爬行,空中有蜻蜓飛舞,不同的季節植被呈現不同的樣貌,四季的輪轉是以生命的形態變化讓人親眼可見的溪流。
 被稱為夢幻湖的知本溼地,我十多年前有幸曾經在三和的山上,遠眺過那一大片藍,如今祇剩下原來的幾分之幾我不得而知。夢幻湖被開挖的那時,我沒有在現地,我也沒有發揮出我那時能做出的行為。現在,加入野溪小組後,我又慢慢的陷入同樣的困境,預知現有的野溪生態棲地即將慢慢的消逝。我不該再說,我無能為力,我無能為力去改變政府對野溪粗暴的整治手段。我個人的力量是小的,但參加野溪小組後,我發現小組夥伴中,每一個個人都發揮著他自己個人的能力,組合在一起時,拳頭一致向同一個方向,甚至是同一點出力時,那讓人感到無力的個人力量,就不再是沒有影響力的對空揮拳而已。


   要說野溪小組能影響公部門成為重視生態、以環保、共生、生物多樣化、棲地維護為職志的保護力量,這或許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無耐、無力、無可耐何的頹喪感是一定會遇到的。該說什麼呢,人生本來就不是順心如意的,就當修心嗎 ?這不會是我參加野溪小組的目的。我雖然不像凱薩大帝那麼偉大,但他的那句名言,我來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也可以成為我的目標。我參加野溪小組了,我親自踏查了,我向公部門表達意見了。至於成敗是非,這不是我該去看重的。因為,野溪小組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野溪小組是一個群體,是一個分享、成長、奮鬥的組織。說到這邊,順便召募新成員,台東的野溪,需要有人去關心,野溪小組,需要更多關心台東環境的人一起來努力。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知本溼地雜木林帶臨知本溼側(2016年2月14日)

知本溼地雜木林帶臨知本溼側

二月十四日時記錄的狀況


知本溼地水澤西側雜林帶(2016年2月14日)

知本溼地水澤西側雜林帶

二月十四日時記錄的狀況





海濱公園(20160305)

再拍海濱公園(20160305)

  今天從樟原橋離開時,大概是三點初吧。那時天真的很,以為雨勢變小了,想要繼續往北騎,把剩下的四條溪流做完記錄,替今天的遠征畫下完美的句點。可惜,騎出去不到一分鐘,就發現雨大到衣服會全溼,不得不折返回家。一路騎一路下雨,路上有一陣子沒雨了。不禁想要去石雨傘那,把靠山側的石灰石礦區做一下記錄。結果,好像是離開長濱鄉後,遠看三仙台完全被灰灰的水氣迷濛住,我祇好在大濱橋上乖乖穿上雨衣,死心塌地的絕了再找沒雨的地點飛完二顆電池。

  剛穿上雨衣時,還沒什麼雨,愈往南雨就愈大。還沒到石雨傘就知道石灰石礦場請下次再來,這樣,我必需再找另外的點來飛行,重點是,不要有雨。早上出門太陽很不錯,一路上看到二次警察測速,下午回程時,則看到一次。早上是因為必需逢橋就停,所以車速自然不快,下午則是雨天行車,當然無法騎快。很久沒有在雨天騎車,而且是一直騎一直打呵欠,握著龍頭的的雙手則是冷到發麻。

  雨呢,從進成功後就沒停了,一路陪我到卑南溪旁的加油站,那時想要解放一下身體過多的水份。停好機車,開始卸下身上的雨衣、安全帽時,才發現身體不自主的發抖。上完廁所,把早上嫌熱的保暖背心穿上,耶,雨停了耶。那時心中有二個爭扎,一是一路騎回家去,另一是把二顆電池用掉。當時有二個目標,一是卑南溪出海口,另外一個則是海濱公園。


  卑南溪出海口,依我當時的車行方向,要嘛就直接在橋面上騎飛,要嘛就想辦法到北上的車道那一側才能找到靠近出海口的方向。二個我都不選,就繼續往前騎。騎到靠近海濱公園時,天空的黑雲挺嚇人的,但又還沒有滴下雨滴,於是就轉入海濱公園的方向。在國際地標那停好車,走近靠海側的草地上,把背包中的空拍機拿出來組裝。手抖個不停,看來身體的溫度不夠保暖。起飛的時間大概是下午四點快五點時,沒什麼風,比早上的風力還要小。這次起飛後就往森林公園的方向飛,我的目標是人工湖的景色。空拍機飛走後,附近的遊客開始接近我,然後有一家人圍在我身邊講個不停。我因為身體一直發抖,實在是沒什麼精神去顧及他們聊天的內容,就當作是耳朵旁邊風吹個不停吧。這一趟的記錄,比起今年一月十七日那天飛行的範圍還要大,那一天風力比今天大,所以電量耗得比較快,而且不好取景。今天這一趟最北飛到人工湖,最南飛到南海路,一月沒有記錄全的,今天都補回來了。空拍機降落後,開始滴雨,圍在我身邊的遊客則紛紛上車離開,我則抖著雙手,慢慢的拆卸空拍機的組件,幸好雨滴沒變大,總算是沒有讓空拍機淋溼。剩下一顆電池,祇好回家空轉放電啦!

成功成廣澳山坡旭塔開發案(2016年3月5日)

成廣澳旭塔一日遊(20160305)
  今天這一趟差一點就和去年十月二十五日一樣,要在雨中飛行。
  早上十點出門,太陽正好的說,雖然有些雲,但溫度已讓我穿不下保暖背心。因為要記錄成功以北的溪流有無溪水流動,過了東河橋後,除了第一條小馬橋錯失記錄,每一座有橋名的橋我都停下車拍照。第一座記錄的橋是半屏橋,那時已是十一點六分了。現在的數位科技真的愈來愈方便,一月底買的新數位相機,除了畫素及遠距攝影吸引我之外,多加的 GPS 定位方便隨時查詢拍攝地點,至於拍照時間,那當然是每一台數位相機都必備的了。
  於是乎,除了小馬橋沒拍到,打算回程再補拍,就這樣一路拍到樟原橋。可是,天不如人願,計畫總是沒有現實來得真實。沿路停車、拍照、出發的過程,原本還嫌太陽大到要脫背心。等我到了成功小港漁港,飛完今天預定的飛行目標後,接下來的路程,全是在雨中度過。還好,去年的習慣都是先飆到真柄拍完梯田,在回程中到經過成廣澳後才拍旭塔,這次看了雲層已覆蓋整個天空,所以決定先拍旭塔這個目標,否則今天的行程就全槓龜了。
  去年十月二十五日拍完旭塔後,原本打算每個月都來記錄一趟,卻因為一堆的可是、可是的,反正去年十一月、十二月,今年一月及二月,全都沒空過來記錄。今天拍旭塔時已經是十二點四十幾分,太陽早就不見了。旭塔今日沒有施工,而且,工地看起來開始長草了。夢想這邊就這樣先長滿草成為大草原,再慢慢長出大樹,應該是…,做夢!這附近的開發案真的不少,基翬那有滿地富及寶盛二個開發案,石雨傘那邊又有石灰石礦場想開工。似乎讓山林保有原來的樣子,成為日後子孫的自然資源,並不是那些有錢人在乎的一件事。汲汲營營,資本主義思想滿腦子就是開發、賺錢,就那麼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把所有能賺到的錢全部賺到手。看看所謂的台灣經營之神離世後的現況,什麼大房、二房、三房爭家財、爭經管理權的新聞,這就是有錢人的人家會發生的事嗎?長榮集團的當家也邁入同樣的下場,又是什麼大房、二房什麼的。原住民朋友有一種和漢民族不一樣的思維,我曾聽過一個小學校長這麼說,原住民把土地視為母親,所謂的大地之母。所以,當原住民看到漢民族把土地當作財物買賣時,那位校長這麼說,把母親賣來賣去的,這樣子不是很怪嗎?
  有土斯有財一向是漢民族對土地的刻本印象,這不能說不對,尤其是在以往物資及經濟不發達的時代,能夠購置田產來傳家,一向是所有漢人一生中的奮鬥目標。然而,在今日的社會裡,M 型化社會成型,有錢人愈來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對土地的利用,有錢人和平民百姓的使用方式已大不相同。台灣的漢人,我總覺得富有的太快,已致於忘了老祖宗辛勤及勤儉的美德。學了太多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思維,卻沒有用中國天人合一、永續發展的文化精神來調合。眼裡祇有不斷的掠奪、開發、開發,講求效率、經濟至上,財團如此,甚至於執政的政府也是如此。以台東縣而言,台東市多少土地被財團購入興建大飯店,甚至於臨海的山坡也要同意被財團開發成大型渡假飯店。好不容易通過的海洋保護法,在台東縣議會有一群以民意代表身份自居的議員們,大肆批評這是在阻斷台東的經濟發展。對於那些有錢有權者,土地永遠都是用來生財的媒介,而依靠山林、海岸存活的自然植被、物種,永遠不是他們考慮保護的對象,除非,能替他們獲利。
  生長在台灣,面對這樣不公義的現象,還好,網際網路讓我知道,其實全球的有錢人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不是台灣特別爛。像北極鑽油開發、像巴西雨林被砍伐,太多啦。有志保育自然的你我,能夠讓自己發揮什麼正向的功能,這才是我們可以確實掌控的。所以,今天衣物半溼、發抖吹風騎著機車往返台東市及長濱,並冒著數位相機被雨滴淋溼的風險,拍下一隻野生的鱉在石頭上時,我覺得今天是值了。還能看到一隻活生生的野生成鱉,在一條曾經被人為破壞整治過的溪流中存活,剩下二顆要留給長濱梯田的電池沒用掉,就不算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了。反正梯田又不會跑掉,而那隻鱉我拍完後就下水才是最值得在意的事。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知本溼地(2016年3月3日)

溼地早春的黃昏(20160303)
  過這個三月,我算記錄溼地環境滿一年了。
  昨天就算計著今天下班後要來記錄這一趟。今天的太陽就祇出現了一個早上,到中午就被雲遮蔽了。到下午四點多,西邊的雲層也沒散去,所以也別想拍攝落日餘暉下的知本溼地。
  下班後帶著兒子一起去知本溼地,他要趁我空拍時挖砂洞。我把車停在砂地道路旁,一下車,就聽見水鳥的鳴叫聲。應該是雁鴨科的水禽,一直從草澤的方向傳來。
  空拍機升空,飛行高度定在近一百公尺附近,這個高度不會打擾到在溼地棲息的水禽。從監視螢幕上看到,知本溼地的水域面積真的增長很多。射馬干溪的水不斷的湧入,以致於出海口左上方的草澤水域,一直往西側增加。這次的記錄可以看見,整個椰林區已經是被水面覆蓋,甚至越過小徑往西側漫去。原來養牛區的草地,已被水面侵佔二塊。知本溼地的水域面積比起去年三月這個時候,增加四倍多吧,應該不祇。去年這個時候,知本溼地因為出海口被開挖河道,整個溼地除北側湧泉區剩下小水漥,就祇有流入海的河道有水。和今天比起來,那時真的慘不忍賭。
  我一直在想,溼地的水泊內魚群到底多不多呀?就我所知,魚鷹一直都在知本溼地活動,而現在隨時可在椰林區看到的鸕鶿,這些都是非吃魚不可的鳥類。牠們的存在一定是證明知本溼地內鐵定有魚。空拍機降落後,我趁兒子不停挖砂洞的時候,走近草澤處。當我臨近水面時,就看到不斷在水面游動的魚群,這些魚應該是順著射馬干溪游入知本溼地的吧。
  從去年四月二十六日,荒野台東分會和台東鳥會一起合力辦理"保護知本溼地.讓野鳥回家"活動,當天請了怪手將被開挖的河道回填出海口,溼地的水域面積慢慢的開始增加。然後在去年七月八日時,溼地因為水滿溢流,在出海口又自然形成水道,以致於溼地的水泊面積又再度縮小。直到去年八月蘇提勒颱風的海浪將河道回填,溼地的水域面積才一直穩定的增加到現在。因為射馬干溪幾乎終年有水流入知本溼地,而且並不會因為冬季台東進入旱季而缺水。我在去年十二月十三日記錄西側雜木林帶時,第一次親自走近射馬干溪流入溼地的水道,那時水可是非常的湍急。
  臨近黃昏,天上的雨燕不停的飛舞,空中的小蟲不少。雜草叢裡不斷傳來各種的鳥鳴,分不出到底有幾種的鳥鳴。這塊離台東市區不到十分鐘車程的土地,讓我感受到荒野的氛圍,除了自然界的聲響,幾乎聽不到任何文明的喧囂。將離開時,我不禁思索,荒野的聲音,是不是就如我今天傍晚時在知本溼地所感受到的一切,海潮、風聲、鳥鳴,還有那不會發出聲音的植被,砂石,漂流木等,這一切,就是荒野值得保護與重視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