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知本溼地現況(2016年12月28日)



  知本大排的水,自十二月十八日以來的水量都不小,稱得上充沛二字。可惜出海口的河道太寬了,沒有人力介入的話,要再讓水泊區飽涵近三十公頃的水域面積再現,不太可能了。

  十二月這個月份,台東市區沒有多少大雨,知本溼地便呈現出冬季乾燥的樣態。原以為今年冬季不會再有雜木林帶被縱火的現象,在12月25號台東鳥會作知本溼地鳥類調查時,又發現了南側靠知本溪處的雜木林帶有火焚的樣貌。原來保安林的木麻黃樹林,近半年的時間還是沒有多少綠意出現。靠北側土堤處的原水泊位置,有較大面積的水池出現。而靠出海口的大河灣,還是保留那一個環抱保安林狀的月型水池。流入潮水交界處的河道一樣往北渲洩池水。椰林北側養牛區西邊的二個水漥,還保有著池水。十二月十八日走進查看時,並沒有發現裡面有魚蝦蟹的存在痕跡。

  這次空拍,大概是今年的休止符。今年自七月以來,記錄的主體都放在知本溼地上,頂多維持每個月至少一次的溼地空拍記錄。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還能替知本溼地記錄什麼新變化,都是未知呀!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捷地爾水泊南側灌木林帶(2016年12月4日)

捷地爾水泊南側灌木林帶(20161204)
  這個起降點是第一次進入了,空拍捷地爾這塊土地超過二年,我還是第一次進入這個區域。
  一起飛,就往靠近鐵道的砂石區前進,目的是那個棒壘球場。原來,棒壘球場就在知本橋的旁邊而已。然後,讓空拍機順著知本溼堤岸往海邊的方向飛行,沿著堤岸的樹林成帶狀分佈,然後一路隨著堤岸的消失,帶狀的林帶也跟著消失於缺口處。然後,在堆了消坡塊的東側,又有帶狀林帶的植被,而且,從這一處起,林木分佈區域也較大。
  
  這一處有很大的範圍曾被縱火,火焚過的地面看起顏色較紅。因為今年十月起雨量非常多,所以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發現縱火的現象。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突出於草叢上的石堆,那應該是舊河道堆積的石頭。如今河道被堤岸限縮,石頭堆已不再是矗立於洶濤洪水,而是被高起的植被矗擁。若能親自爬上那些石堆,那個景色應該也是挺不錯的吧。

捷地爾水泊西側灌木林帶(2016年12月4日)

捷地爾西側雜木林(20161204)
  捷地爾除了靠海處北側有較的水泊區外,其餘大部份的範圍全是雜木林。以地型來分類,捷地爾原本應該是知本溪的舊河道,算河川的沖積扇沙洲地。往北的延伸,目前知本開發隊的農地及養殖區池區,是射馬干溪和利嘉溪的沖積扇河道區。近二百五十多公頃的雜林林帶,有草地、禾木科低草、灌木林、銀合歡林、次生林、海岸植物林,交雜分佈在這塊土地上。
  今天為了近距離記錄養牛區以北的二個水漥,改了起降點。後來看空拍記錄時才知道,停車處那個小徑彎道,果然是最靠近二個水漥的地點。因為要近拍,飛的高度就儘量以三十公尺附近為限制。水泊區西側,比起水泊區南側而言,次生林比較多,也因為靠近知本大排,低矮的草地綠意也比南側深。
  空拍後,我曾徒步進入灌木林草地內,原意是打算近距離觀察那二個水漥,等到離開小徑十公尺後,就開始進入迷路狀態。空拍時腦海中的印象,和實際走進灌木草地區內,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方面呢,要低頭注意腳底下會有什麼,其實,辨識是否可行走才是佔據頭腦運作的主要工作。靠近二水漥的長條狀草地,我總覺得下面是爛泥,若是在今年十月大雨後踏入其中,我想我腳上的步鞋一定全沾滿了爛泥。除了要注意腳底是否踏實之外,還要注意一坨一坨的牛糞。牛糞散落於草徑中,因為灌木草地區的路徑,應該是牛群平時行走的獸徑。這是在灌木草地區行走的難處之一。另一方面,則是空拍時看的影像接近俯視角度,而且空拍機飛行的速度和人真正行走的速度是無法用來對照的。在灌木草地裡的牛步,一邊要小心牛糞及辨識路徑,一邊還要回憶空拍影像的地貌是在現實地面的哪裡。還有,高低不一的地面及高過人高的植被,也是造成迷失方向的原因之一。無法看清前路,自然就會讓行進的速度降低。
刺激的是,躲在看不見的另一側的牛,牠的呼吸聲會是讓人警張萬分的干擾源。其實,那也不過是牛的呼吸聲,但那個音量,像喘氣,又像噴氣。台灣的大型哺乳動物,唯一能近距離接近的就是牛了。親自走近、靠近,在野地上吃草的牛,牠咀嚼時發出的聲音,牠呼吸時傳出的聲音,對我這個平時就沒和牛一起生活的人而言,要我不去警戒牠會不會暴起衝鋒,對我而言是很難。
  中白鷺的叫聲,對我而言算是熟悉了。牛群吃草時,中白鷺總在旁邊等候,等候被牛隻驚動飛起的蚱蜢、草蝗之類的昆蟲。我偷偷摸摸的想靠近拍照,不過中白鷺並不覺得我是可以容忍接近的物體,紛紛的飛起,盤旋後棲息於水漥處的樹林。而我,還是沒能走近看到那二個水漥。
  這一大塊草地,曾經有草鶚、短耳鶚發現,台東鳥會有記錄到黑翅鳶繁殖。我今天,則是在一個路邊小水溝的水漥,看見一隻快速衝進水裡躲藏的龜?還是鼈?我覺得是龜。牠背甲的顏色和爛泥的顏色一樣,以致於我看見牠時,把牠當成一塊灰色的石頭。等到牠竄進水裡,躲進水泥涵洞內,我才意識到,我看到了一隻龜?這麼大的一塊荒地,應該不祇這一隻吧!話說,牠也衝太快了吧,一秒,還是二秒呢?

知本溼地(2016年12月4日)

暖冬下的溼地(20161204)
  今天是個大晴天,風力又小,真是個空拍的好日子。太陽的熱力,不輸秋老虎了。下週起,溫度會逐日下降,而前陣子,冬北季風嚎叫個不停,還不時下雨。不過,每天通過日光橋時,橋下的太平溪水量是一日比一日少。不曉得知本溼地的水泊、水漥及出海口,現在是什麼樣了。
  今天準備了三顆電池空拍,目標是知本溼地水泊區西側、南側的雜木林帶及知本溼地水泊區。三個區的空拍起降點都選不同的地方。為了能以較低的高度拍攝水泊出海口地型,我走近到獨立木的沙灘上。早上十點多,沙灘是沒人的,除了近海水處的釣客。太陽熱的很,晴空無雲,雲都躲到山邊去乘涼了。知本大排小橋處的水量,已不見湍急的水勢,略比淙淙溪水還大一點而已。那出海口這邊,近海處還看得到水勢大時所沖刷的河道痕跡,或許冬北季風強大時,海浪又會改變曾經的出海口河道痕跡。
  出海口處的一彎水泊,是目前沒口狀的典型台東冬季河道。但,和去年十二月滿滿近三十公頃的水泊相比,目前這樣子的景色,我還是比較喜歡看到一大片的水域。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知本溼地(2016年11月14日)

日暮西川夕陽斜(20161114)
  趕在太陽消失於西川山前,吹著舒爽的涼風,騎車到知本大排的小橋上,橋下的水勢源源不絕的灌入知本溼地的範圍。自十月大雨後,台東就沒什麼像樣的雨勢。十一月在以前的日子裡算是台東的乾季,而今天見到的知本大排還有這樣的水勢,對溼地的環境而言,算是挺好的。
  該說什麼呢?在去年十月多,知本溼地西側的雜木林帶正是面臨被縱火的危險期。拜今年雨水之多,雜木林帶的綠意不斷,草木叢生。牛群、羊群都不必擔心沒有新鮮的植物可以啃。出海口被沖開的河道依然沒有閉合,一彎水泊,在空拍機的視角下,還可以見到映射天光雲影的景致。臨近海岸的河道,向北彎延又一百八十度返轉。木麻黃海岸林,光禿的枝幹上還沒長回多少綠葉,地面的草地依舊稀稀疏疏的。原本是溼地水泊的區域,尚保有少部份水漥,這些零散的水漥離木麻黃林帶較遠,應該可以成為候鳥棲息的小水域。而現有最大的那彎水泊,離沙岸太近,太容易受人為擾動,
  今天是六十八年來月亮最圓最亮的日子,在這樣的月色下,希望溼地內的大大小小生物們,都能平安的度過這個冬天。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舊香蘭(2016年7月13日)

尼伯特過境後的舊香蘭(20160713)
  舊香蘭,是走台九線從台東市回西部時必經的一個地方,位於太麻里鄉,過太麻里溪第一個村落。
  我以前不知道,這邊也有一批客家鄉親居住。七月初尼伯特颱風,重創了這個小小的客家村落。目前重建的工程還在進行,也有不少社會資源進入這個地方。但自七月初,台東面對的天然災難就不斷,這個地方的重建,還有一段艱鉅的路要走。
  這份資料是七月十三日下午記錄的,那天風還不小。仔細看拍下來的畫面,還有不少房子祇能看到屋樑,有些則是覆蓋著塑膠帆布。
  距七月那場可怕的風災已近三個月,看著這些畫面,不是住在舊香蘭村的人,是難以想像這些日子是怎麼過來的,七月九日那一個清晨的風力是如何摧殘那些老房子。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海濱公園(2016年10月13日)

再臨海濱公園(20161013)
  從尼伯特重創台東後,我一度心灰意冷,不太想出門空拍,無他,外面的樣子看了,很難過。雙十連假的大雨,住台東的朋友們一直在臉書上發布土石流的消息,其中有不少地方是我過去一年多來曾經記錄過的,像富山護魚區及加母子灣的山坡地。十月十二日那天,天氣放晴了,陽光出現了。那天的白天,我就有衝動想去空拍,到下午四點多,夕陽的餘暉仍吸引著我。所以,下班後立刻回家把空拍機的電池充電,然後在天色還明亮的狀況下出門,得到的結果是我的夜拍首航。空拍機降落時,上弦月已亮晃晃的斜掛天空。原來,十月中旬的暮色在下午六點時就完全轉黑了。以前不太關心到底幾點天黑,而那天空拍機從天空慢慢下降時的體驗就非常深刻,天黑的好快呀,才十月中而已。
  十月十二日,這天挺有意思的,下班出門時天色及風力都非常的適合進行空拍,我也順利的背著空拍機騎車出門。而且,最棒的是預訂要拍的富山護魚區山坡,要從哪裡當起降點的顧慮,因為去年八月十二日曾經走過這附近的山路,順利的找到了一個很恰當的空地當起降點。唯一出乎我意料的是,當我停下機車,放下背包拿出空拍機時,手機響了。當時,還沒下午五點,因為,週二空拍結束時是下午五點臨近六點的時候,兒子放學回來看不到我,用電話來找我,問我在哪裡。所以,昨天手機一響,我立刻接聽,原來是學生家長要問我學生的作業繳交問題。這一聊,就聊到快五點,談話中我一直看著天空的雲,看著樹梢的晃動,看著綠色的草地,一心二用,一邊回應家長的談話,一邊擔心光線亮度夠不夠。
  今天,早上出門時和昨天一樣,背包裡塞了四樣充電器,還有二顆電池加監視螢幕及 Gopro 攝影機。到學校時,學生還問我為什麼背包看起來那麼大,我祇是臉帶微笑的看著她,沒作解釋。今天下午的雲就比昨天多,風力也稍微增強,本來有一度已經打算放學留在家裡不出門去。但下午的天候時好時壞的,到了下午三點時,我才將電池充電,決定放學還是出門去。
  原本今天的飛行目標是富源的走山,這次因為沒有好好在出發前在地圖上研究清楚正確位置,所以騎車到了九伯羊肉爐之後,我完全不知該不該繼續往更山上的方向騎去。當時心想,稍微在附近繞一下好了,這一繞就繞到山下,到底走山的地方在哪還是搞不清楚。想到昨天經過臨海路時看到那條寬敞的四維路新建道路,看到那一大塊正在整平的土地,好吧,今天就去拍那邊,順便拍一下可憐的森林公園吧。
  和臨海路交接的那條新建的四維路底,是沒有和任何一條道路接通的。那麼大的路面到底是什麼用途?用路人有多少?可以解決什麼台東市交通流量不足的狀況?我實在是一問三不知。唯一一眼看穿而且立刻想到的用途就是,好大一塊停車場呀!這是為了給外地遊客,在每次放假期間造成台東市交通阻塞,又沒地方好停車時,可以臨時用來停車的地方嗎?
  空拍機飛越那塊大空地後,往森林公園的方向前進。當時海邊的風力應該超過三級了,四級以上的風對空拍機是有很大的影響,畢竟我的機子是小型機,空中的風力會讓空拍機消耗更多電力。更令我心驚膽跳的是,正在天上飛的那顆電池,是電量到百分之六十後,會急速下降的那顆問題電池。當我眼睛盯著監視螢幕,發現畫面前進的速度慢到近乎停格時,我祇能捨棄飛往更遠的野心,祇記錄了森林公園琵琶湖以南的區域,而無法越過臨海路記錄另一邊的林木狀況。至於活水湖,祇能說再找時間來另外記錄吧。
  台東森林公園,真的很慘。空拍的畫面難以想像這曾是一大塊的森林,空拍的畫面難以理解為什麼顯露出來的地面,看起來像被耕種過的土地一樣,一畦一畦的。至於多處的積水漥地,甚至是被水淹沒的腳踏車及行人步道,那是雙十連假的雨勢所遺留下來的現象,不令人意外。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加母子灣山坡現況(2016年10月12日)

加母子灣的泥流(20161012)
  難得連二天都放晴,我也把握這二天的黃昏外出空拍。對我而言,空拍有何意義?應該說,空拍能產生什麼意義?空拍下的東海岸很美,但空拍下看見的事實也很醜陋。
  加母子灣這一區,算列入我記錄的一塊區域。從去年六月起,就有五次空拍記錄和此處有關。這一處的山坡上有不少建築物,也有剛通過環評的開發案。這一處的土石並不是很穩固,台東海岸山脈東側,在郡界橋以南的山坡是利吉混同層,加母子灣的山坡算是都巒山層的都蘭沖積扇,都屬於地盤不堅固的地型。不過,在政界及商界眼中,人民的生命安全似乎沒有開發來的重要。蓋渡假村、大飯店的重要性比起此處的不穩定土層的危險性還來得要緊。
  看看這次雙十連假台東土石流造成交通中斷的事實,誰敢保證在加母子灣山坡大肆開發不會帶來不良影響,誰就是眼裡祇有錢而莫視他人的生命安全。

富山護魚區山坡(2016年10月11日)

富山護魚區山坡的工程(20161012)
  富山護魚區算是台東海岸相當知名的景點,在之前陸客還大量出現時,這個地方是遊覽車一輛接一輛,會發生交通阻塞的狀況。
  七月初尼伯特颱風過境時,這一處的土石滑落現象就開始出現。原因呢?這一處的山坡上,從六月十五日起就有一處工程進行,工程名稱很有意思-"105年度水土保持各項計畫第一工區灌溉蓄水池及蝕溝整治工程"。看到了吧,水土保持各項計畫,然後山坡地的植被都被鏟平。在雙十連假時,台東連續近五天的雨勢,更是讓此處的土石流災情加劇。
  看看空拍下的山林吧!原來,這山頭上早已有好幾塊草地出現。印象中,高山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地才會有大片的草地出現,這裡不到海拔三百公尺的高度,就有不少塊草地,這就是所謂的水土保持呀??這是在說明什麼呢?
  雙十連假的雨勢,造成台東多處山區土石流災情頻傳。除了這異常的雨勢是土石流問題產生的原因外,難不成山林任意砍伐的責任,也是歸因於全球氣候異常嗎?如果連我們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肆意妄為的隨性開發山林,我們還能夠安心的住在哪裡呢?

知本溼地(2016年10月11日)

月夜下的溼地(20161011)
  從十月七日起台東雨就下不完,連續三天的連假,這應該算是艾利颱風帶來的雨勢。台東各地災情不斷傳出,土石流警戒區幾乎佈滿了台東山區。今天終於放晴了,而且還見到陽光,這實在很讓人無法想法就祇是隔一天,天候的變化讓人難以接受。
  拼著放學後還有陽光,決定給空拍機電池充電,想把握今天最後的夕陽餘暉記錄知本溼地。出門時,陽光已完全不見了,原因是中央山脤布滿了厚厚的雲層。一路往知本溼地騎去,天色也漸漸的暗了下來。沿途的車子開啟了車燈,道路兩側的人家也點亮了燈火。騎到知本大排的小橋時,上弦月都出現了。知本大排的水聲洪亮,水勢湍急。空拍機起飛後,監控螢幕上的畫面很不清晰。
  這算我第一次夜間拍攝吧,畫質很不好,祇能勉強辨識知本溼地的地貌。連續三天的大雨,讓知本溼地內積滿了不少水。出海口的變化更是神奇,水勢大時的樣貌依稀可見。或許,應該再找光線充足的時候再來拍攝一次目前的樣子。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知本溼地(2016年10月2日)

梅姬後四天(20161002)
  今年的颱風,發生的時間挺怪的。中秋節來個莫蘭蒂,教師節來個梅姬。
  梅姬給台灣西部帶來重大的損失,而台東市這,相比較之下就不算什麼了,二天的颱風假放的心很虛。
梅姬走後,天氣還不是很穩定,知本溼地的空拍記錄,無法立刻更新。昨天接近中午有放晴,但沒把握到良好時機,今天一早就放晴,總算可以出門記錄了。
  梅姬帶給知本溼地的變化有,零散的水漥保留下來,出海口溪水直接流入大海。出海口的河海相接處變大了,河道一樣和九月十八日記錄時一樣像北邊擺尾,這應該和梅姬颱風是從花蓮登陸有關。海邊沙灘上,散落著帶狀的飄流木,記錄海浪最高能沖到沙灘的哪個位置。海岸保安林看起來和九月十八日時相似,沒有太大的改變,木麻黃的生長速度,明顯比其他闊葉林慢。
  空拍機的電池確定是有問題了,電量剩下百分之五十後,電量百分比是一秒掉百分之一。這也明白告訴我,不能像以前一樣隨心所欲的記錄了。該電池,號稱可以飛行一百趟,每次飛行二十分鐘,可是現在也不過接近八十次飛行,飛行時間祇剩九分鐘內是安全的了。再撐吧,看能撐到幾時。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知本溼地(2016年9月18日)

莫蘭蒂,帶來了什麼忠告(20160918)
  九月十八日了,莫蘭蒂颱風遠去,馬勒卡颱風從台灣東邊掠過,知本溼地的出海口成為一個月牙型水道,而且還往北擺尾。
  四天的中秋連假,因為莫蘭蒂颱風可能對台灣烤肉的風土民情非常感興趣,於是在九月十三日呢,就影響到台灣的東南及西南部位,所以,四天的連假多了一天,成了五天的連假。查了一下去年九月的記錄,發現也是在中秋節附近有杜鵑颱風來台。
  我的空拍機電池呢,老了,以致於我不敢再向以往一樣可以放膽的去飛。自八月二十六日後就給它擺著休息,直到今天才拜託它升空。
  今天選定的起降點是射馬干溪小橋,水泥路阻那個空地。出門時大概是接近中午十一點,天空的雲層漸漸的佈滿,陽光還能透過雲層出現,風力在三級風左右。機車一騎到小橋,就看到三位大哥在橋附近活動。依照前幾次的經驗,應該是來釣魚的。車停好一看,知本大排(射馬干溪)的水道變得好乾淨。好乾淨的原因是,莫蘭帝颱風帶來的豪雨,將知本大排水道二側的植被全沖刷掉了,以致於水泥邊坡完全呈現在朗朗日光之下。有一位大哥還說,他在颱風過後來看時,知本大排的水位是近乎滿溢出來的。
  三位大哥,其中一位是持手拋網,另外二位應該是旁觀的。我停好車,探頭往橋下觀看河床時,發現水是澄澈的,已沒有滾滾濁泥的水色。其中一位大哥正向網魚的另一位大哥說,鰻魚往哪個方向游去,我就立刻上前搭話詢問是什麼鰻魚。聽來此地釣魚的人說有鰻魚,這已算是第二次。我挺好奇的是,平時知本溼地沒有被挖開、沖開出海口河道時,鱸鰻是怎麼進入射馬干溪的呢?或許,是從知本溪引水的水圳與建和溪連通的水路,沿著水路移動到知本大排的吧。
  空拍機在天上飛時,監視螢幕其實無法看清楚所記錄到的地貌細節。像知本大排流過小橋後,在九十度轉角之處有河水滿溢至旁邊草地的洪氾狀況,是空拍檔後製時才能分辨清楚的。那一處以東的草地,很明顯的有水流沖刷過的痕跡。還附著在地面上的植被,莖葉全是往東匍伏在地面上,莖幹與地面連接處是朝西。這和知本大排溪水瀑漲後,衝出河道往知本溼地溢流的方向完全一樣。
  挺有意思的是,出海口的水道型狀,呈現月牙型,而且有點環抱著木麻黃保安林。台東的沙地型出海口,一般出海口水道幾乎都是往南流向大海,像今天看到知本溼地出海口水道是朝北的方向,這真的挺難得見到。出河口河道的河床寬度又加寬了,等水量減少,河床乾涸見底時,河床與沙地的高度落差又會更大。
  對執政者而言,短視近利為求政積已是習慣成自然的現象。不過呢,在那些政治人物口口聲聲說開發土地、發展經濟都是為了鄉民著想時,往往都不把以後要付出什麼代價掛在心上。以這次莫蘭帝颱風給知本溼地帶來的大量洪水來看,這很明顯是證實現在的傑地爾開發案整個近289公頃的土地,在以前就是知本溼及射馬干溪的沖積扇,也就是在雨量大,洪水現時的洪氾區。在這樣子的危險地域開發,明明就是掩耳盜鈴漠視後人生命安全的行為。現在的執政者一直不去正視這種問題,寧願遮起眼睛耳朵,然後以愚民的手段,使用人工水泥構造物去遮蔽危險的地型,然後告訴一般民眾現有的水泥化水土保持工法可以保障他們的身家及財產安全。等到真正發生了問題,要馬已經不是他執政期了,他隨口說句這不是他的責任,或者乾脆移民到國外發展不在國內了。若是不幸正是他執政期發生的天災安全問題,就打悲情牌,要中央政府大力支援,或者是把救災的工作丟給偉大的國軍弟兄們。好像上面我說的現像,在尼伯特及莫蘭帝二個颱風都可以找到事實證明。
  沒有擔當的執政者,不敢以公權力告訴人民,在現在全球氣候異常的環境下,離開危險的地域才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正確方法。還在用過去老舊的思維,欺騙人民相信水泥構造物就能人定勝天,就一定保障的了生命安全。一般的民眾,在每日辛苦工作之餘,本來就不會去關心全球環境異常的大問題與他們有什麼相干。執政者不負起先知前導的角色,以改變人民舊思維的宣導及教育立場執政,那麼在台灣這個每一年都有地震、颱風發生的島嶼,我們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多少悲劇發生,要付出多少毫無意義的金錢在滾滾洪流的沖刷之下。

知本溼地(2016年8月26日)

八月底的乾涸(20160826)
  今天從射馬干溪(知本大排)的小橋上起飛。
  停車前,就看到通往養牛區的小路,新增加了消坡塊路阻。那個五月底讓我的車子陷下去的坑洞,似乎有被人填土過,在八月初時還可見車痕壓過的痕跡。今天呢,見到增加了四個水泥消坡塊路阻,祇留下機車可通行的寬度。
  射馬干溪的水不斷的流往知本溼地,水量不小,可是出海口的河道無法留下河水。現在整個知本溼地就像射馬干溪的洪氾區一樣,河道彎延流過這塊土地。大概是因為八月份的雨量斷斷續續的出現,第一條小徑以東的草地,長得挺茂盛的,空拍可見一片綠意。原本位於水泊區的乾泥地,現在長出不少草。牛群漫步在河道邊,羊群也進到長出的草地上活動。木麻黃林地面的綠意也逐漸回復,不過光禿禿的木麻黃樹幹一樣看不到有新葉成蔭。
  八月,幾乎沒有出去空拍。今天這一趟發現,這台空拍機的電池問題大了。原本充好電十分鐘安全飛行沒問題,今天最後一分五十幾秒,簡直就是要命的時刻。若是沒注意到電量突然從百分之六十直接跳到百分之五十,這台機子就可能直接在回程途中墜落。然後在這不到二分鐘內直線衝回起降點的過程,電量掉的更誇張。最後在祇剩百分之十的電量中,迫降在地面上,這簡直就是在測試我的心臟夠不夠力。

捷地爾雜木林帶垃圾堆(2016年8月2日)

這樣子的結局(20160802)
  第一次記錄知本溼地的旱地雜木林,是在2015年的7月24日,決定要繼續記錄這一大片旱地雜木林是在2015年10月24日,因為我第一次看見雜木林帶被縱火的痕跡。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每一年都要上演的戲碼,尤其是在冬季缺雨的季節。大家都這麼說,養羊的人家為了讓枯草長出新芽,所以就放火燒枯草,台東野鳥學會不少會員都可以做證,真的就是如此。
  知本溼地的旱地區,有人會偷倒垃圾,這也是常有的事,小規模的一小堆,二三包。農地的農民也常堆置農業廢棄耗材,甚至是堆成堆後放火燒。捷地爾這一大塊將近287公頃的土地,目前是處於無政府可管的狀況,縣府單位不願去碰,不願去處理,似乎這一大塊土地,不存在於台東市內。尼伯特呢,改變了這個現況,什麼現況,縣府決定將颱風造成的損失,救災時所清理出的垃圾,一大部份的堆砌於捷地爾旱地雜木林帶。怪了,這塊土地不是不歸縣府所管嗎?怎麼現在可以在捷地爾的土地上規畫出那麼大的面積來堆置垃圾。
  為了救災,為了縣民重建家園,所有的權宜措施當然是被接受及允許的。可是,當有人宣布救災結束,大力推動熱汽球觀光,大力疾呼請國民"招團"到台東旅遊時,留置於捷地爾土地上的垃圾,發出惡臭,流出黑水,怎麼不見有公部們單位來處理呢?
  當溼地的水域需要有人保護時,有人說"不能確定是溼地",所以任由人為挖渠洩水,並以無權可管為理由
  當尼伯特遠去垃圾堆置一大片時,有人說"台東站起來了",所以祇要發展觀光就好,環境品質祇要沒人看到就可以
  這個尼伯特,讓人清楚的看見,不管是民間也好,政府也好,尊重土地的概念,在台灣還要相當久遠才能建立。什麼叫根留台灣?我們目前這樣子不重視土地,不重視環保的現象,我們的下一代會去熱愛這塊土地嗎?會願意用生命去守護台灣嗎?我們這一代的人,留了什麼根給我們的下一代呢?

知本溼地(2016年8月2日)

雨後乾涸的溼地(20160802)
  昨日下大雨,非常大,台東市有些路面成為小溪。隔一天,無風無雨的,我原本打算七月三十一日要替知本溼地作一趟記錄,沒想到三十一日當天風不止息,等到晚上祇好把三顆電池的電給放了。
  今天是個好天氣,天候是陰有雲,幾近無風,對我而言,真是空拍的好天氣。尼伯特走後,除了七月十三趟有出門記錄,其他的日子都不太想動,真的熱暴了。
  知本溼地目前依然留不住水,那麼也就無法積蓄水域。今天空拍的地點,是從射馬干溪,或者說知本大排的小橋處升空,原因呢,是捷地爾入口被封,機車應該還可以穿過去,但我沒有去現地一探究境。另外,空拍機的雲台有問題了,橫向右移常常會將空拍機的腳架入境,所以今天嘗試逆時針繞溼地原水域區域。或許是因為風力小,所以繞完知本溼地原水域一圈後,電力還可以再飛行,就讓空拍機飛入原來積水的水泊之處。
  因為昨天下的雨水還沒有完全乾涸,所以溼地看起來比七月十三日時記錄的樣子好太多。有不少小水漥還存在,可惜太陽出來後,大概三天之內就完全乾涸了吧。空拍機從出海口處,飛上原木麻黃林上空。光禿禿的林地,讓原來林地下的海砂直接面見陽光。還看得到綠色的樹木,有不少是水黃皮。水黃皮當初是受木麻黃林保護,比較靠陸地,沒有直接面對海風的吹拂,還存活的欖仁樹也是如此。
  出海口那麼大的缺口,若沒有外力去填補,不知幾時才能將原來溼地的水域及草澤回復原貌。陳德鴻老師說,木麻黃林斷掉的樹幹,若能堆砌於被沖開的出海口河道,就像水瀨一樣築水堤,我想再加上土石充填,然後請怪手再來重壓個好幾趟,那麼原來常被沖開的出海口,應該不容易會因為雨水滿溢,又讓溼地的水全洩光吧。
  目前荒野台東分會、台東縣野鳥學會及知本卡大地布部落,正在為提昇知本溼地為國家級重要溼地努力。七月一日當天,並和台東縣政府建設課、林務局、洪宗楷議員及當地農民,一起為溼地水滿溢流讓農地面對淹水的困境現象進行會勘。初步達成由台東縣政府建設課主事,沿射馬干溪堆築土堤,防止溼地水域面積侵入農地。但七月八日尼伯特重創台東後,溼地目前已沒有任何單位關心,捷地爾水泥道近砂質道路處也被堆置了大量的垃圾。幾時出海口能被回堵河口,大量垃圾能夠清除,這些都是未知數呀!



知本溼地(2016年7月13日)

尼伯特的重擊(20160713)
  知本溼地真的多災多難,好不容易農民及縣府有意願一起保留這塊水域,沒想到尼伯特老兄似乎不同意。
  今天一大早就進入知本溼地,大概五點半左右吧,原因是早上無風,適合讓空拍機記錄。知本溼地的水泊幾乎沒了,全洩光了。沒想到尼伯特颱風對知本溼地的影響那麼大。去年七月蓮花颱風過境時,知本溼地也出現水滿溢流形成河道的現象,可是也沒像今天一樣幾乎沒水呀。出海口那麼大的河床,深切沖刷形成的河道,讓知本溼地保留不住水域。木麻黃林幾乎全禿了,西側及南側雜木林也沒好到哪邊去,椰林硬挺的身影也顯得單薄。空拍拍不出乾涸河道的魚屍,祇看到爛泥終見天日。零星的小水潭能留住多少水生生物存活,或許,鷺鷥群會很開心一陣子,但吃光了殘留的魚,無水的區域不會再提供更多的食物啦。
  出海口被開挖、出海口水滿溢流,這二種情況都會造成今天見到的現象。不解決這個問題,知本溼地要形成多樣化的生態棲地,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現在整個台東都在救災當中,溼地無水的現況可能要持續好一陣子了。這時要去強調知本溼地沒水,要縣府找怪手來回填河道,鐵定會被罵死。

知本溼地(2016年6月30日)

六月末的溼地(20160630)
  六月最後一天了。十六號那天的紀錄發現溼地水泊面積少很多,今天把握住六月最後一天再來紀錄一次,又發現水變多了。
  六月這個月,知本溼地的水域面積變化挺大的,大概有今天看到的五分之一的面積變化吧。原本在六月十六日已乾涸的草澤,又看見水漸漸的往西側漫漲,第一條小徑以東的草地,又全部回覆成草澤狀態。椰林區整個都是水,甚至越過第一條小徑往西增加草澤面積。
  知本溼地被農民開挖水道洩水,主要是北邊的荖葉園區臨近知本溼地水泊,有淹水的恐慌存在。今天空拍時發現,北邊堆起的土堤,在土堤靠溼地一側,有挖出一條水道,往木麻黃林處延伸。
  明天七月一日,台東縣政府將為淹水問題,辦理”知本溼地水域維持與農田排水問題現勘”。可能會出席的人員將有:饒慶鈴議員、洪宗楷議員、王飛龍議員、台東縣政府觀旅處、建設處、農業處、水利會、林務局、台東縣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卡大地布部落、溼地北側農民等,希望能找出"農田排水與知本溼地保育兼顧雙贏對策"。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台東縣野鳥學會及知本卡大地布部落,針對知本溼地每年都被開挖水道洩水一事,提出的主張是將知本溼地提昇為國家級溼地,這樣才有可能有法律依據來維護知本溼地整體的環境。從空拍圖可見,目前已近三十公頃的知本溼地水域環境,包含了水泊、草澤、雜木林、草叢區、木麻黃林、沙地。這麼多樣化的地型,台東鳥會在六月二十六日以二百分鐘,步行三公里的範圍內,就紀錄了三十五種的鳥類。水泊裡的魚群更是豐富,許多的釣客都不約而同的到知本溼地釣魚,在黃昏時更可以看見水面上的魚躍。這證明了溼地是大地之腎,具有強大的沉積和淨化作用。
  鹿野鄉的新良溼地,是一處人工溼地,它就是為了解決瑞隆和瑞源村的養豬戶廢水而設立的。那麼現存的知本溼地還不能證實它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嗎?想想看,從台東市不到三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到達知本溼地,從教育的立場來看,這不是一處最佳的環境教育場所嗎?完全不必花半毛錢就有的天然溼地環境,在今日強調環保救地球的年代,不保留這樣子物種豐富,地型多樣的知本溼地環境,我們還能存留什麼美好的景緻給下一代。
  和其他縣市相比,知本溼地的環境會不足以成為國家級溼地嗎??以台東市而言,卑南溪出海口在2007年就被內政部營建署指定為75處國家重要溼地之一,那知本溼地會比不上卑南溼出海口嗎?還沒有資格成為國家級重要溼地嗎?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新良溼地 (2016年6月18日)

新良溼地(20160618)

  鹿野鄉的新良溼地,位於鹿寮溪與卑南溪的匯流處左岸。從台九線347接東27縣道往瑞源村,過橋向右轉,穿過鐵道後可見路牌指示方向。這個人工溼地是鹿野鄉為了解決瑞隆和瑞源村的養豬戶廢水,避免畜牧污水直接排放進入卑南溪而設立的。透過水生植物過濾淨化,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

  到達新良溼地的時候超過中午十二點半了,太陽大的很。停好機車,將空拍機提到溼地導覽圖附近的樹下組裝。水池處傳來紅冠水雞的叫聲,還有另一種水禽的鳴聲。原來是花嘴鴨,我是透過飛起來的鴨子身影才識別出花嘴鴨。看來,花嘴鴨在台東已成為留鳥應該是可以確認的了。

  空拍機飛到三百公尺左右的高度,任一個方向拍攝的景致都是無與侖比的美。一塊塊黃熟的稻田,分割了縱谷平原,不需要任何名人加持,這一處的田園景色都會令人流連忘返。

  想起副縣長大人在五月十日公視的採訪時,說知本溼地不能確定是溼地,那這一塊人工型成的溼地又算是什麼?目前的台東縣執政團隊聲稱重視生態保育,我總覺得那不過是政客自我澎漲的自鳴其是。台東的好山好水,不靠全體縣民來維護,是不可能永續存留的。

知本溼地 2016年6月16日

夜幕臨近下的知本溼地(20160616)

  知本溼地的水域面積,至去年十二月起就慢慢的穩定增加,到今年四月三十日,第一條小徑的椰林區已全部被水覆蓋。若是沒有五月八日的開渠洩水事件,我本來打算自五月起不再每個月記錄二次知本溼地的。今天空拍的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呀!

  端午節連假,回西部去了,四天都在雨中度過。在西南氣流的影響下,我不知道台東在端午連假時雨勢大不大。五月八日開渠洩水後,我在五月十四日及五月三十一日,都有到知本溼地記錄水域面積,記得當時的結果,算是挺欣喜的,因為第一條小徑以東的草地都成為草澤了。

  今天一樣將車開到第二條小徑發現新增水域的起降點處,車停好,下車,就看到乾掉的黃泥。兒子下車,就跑去原來有積水之處,並告訴我他的發現:水乾掉了。他的意思是,這邊應該有水的,怎麼乾了。他還告訴我,看到不少金寶螺的殼及卵。兒子陪我到知本溼地空拍,這一處的起降點是他第一次來,他事前並不知道他站立之處,在五月三十一日我來空拍時,是有水覆蓋的。

  空拍機往海岸方向飛,升高後就看的更清楚,水域面積真的減少太多了。原來已成為草澤狀態的椰林區,大概八成的面積都呈現枯黃的顏色,處於無水狀態。這樣的畫面和五月三十一日時比較,真的很難看。難看是指枯黃的畫面和有水覆蓋時相比較。我大致估算一下,今天看到的水域面積,和五月三十一日時相比,大概少了四分之一強吧。我當然是很希望這不是真的。

  來空拍時,我特地要晚一點到,本來是希望能在夕陽的餘暉中記錄知本溼地。查了一下今天日落時間,是六點四十二分吧。我到起降點時是六點三分,太陽已下沉到最高山峰的另一邊了。記錄完,將車開到砂質道路的停車處,兒子照例要到沙灘挖沙洞。我則預備好望遠鏡及照相機,走到出海口處的水泊,看看能不能記錄到什麼生態資料。

  我很少留在知本溼地那麼晚過,下午六點二十幾分的知本溼地天色還算好。那麼晚留下來的結果則遇見不少驚喜,在沙地上覓食的小雲雀,從空中垂直射入水中抓魚的小燕鷗(吧?),遠處叫個不停、棲息在樹稍上帶著繁殖羽的小白鷺,在草澤遠處沙洲整羽的花嘴鴨及鴨寶寶們,最後的壓軸則是,天空飛舞的蝙輻大軍,及和大卷尾爭奪飛蟲的夜鷹。我將車子停在路旁,和兒子一起在車內欣賞大卷尾及夜鷹的飛行姿態。能親眼目睹五隻飛羽同時繞彎、互相閃避,又不斷爭奪同一個領空的畫面,那種身處其中也成為環境一員的氛圍,沒有任何大螢幕的畫面能夠傳達清楚而且浸潤心靈。

  知本溼地的環境,在不少政商眼中是荒涼的,沒有經濟效益可言的。整整287公頃的土地,毫無任何建物存在,在多數人的眼中是可恥的浪費。人們心靈的滿足,什麼時候已變成祇能用金錢的數額來證明。我們的社會真的要變成有錢有權才是過生活?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尋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找回土地親民的鄉土情懷,難不成就不能成為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一種價值觀嗎?

知本溼地的價值,希望不要在水泥建物林立後,才在後人無限懊悔的追憶中尋見。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台東食蟹獴(2016年6月5日)

直擊台東食蟹獴

  食蟹獴是什麼東東?引述屏東科技大學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的一段話,"食蟹獴可以說是評估溪流環境的指標物種之一,也就是說,有食蟹獴活動的溪流或濕地,代表該區環境污染程度低、開發建設較少,足以提供牠們生活所需的各項資源。"那麼,在台東市如果能發現食蟹獴,這代表什麼?

  幸運的是,我在六月五日下午接近五點時,於卑南溪河床上記錄到一隻出來覓食的食蟹獴。影片中食蟹獴在涉水的過程中,不斷的伸出舌頭喝水。在溪床中的燕鴴發現食蟹獴後,不斷發出警戒的鳴聲,而食蟹獴也向著天空發出短促的叫聲。

  在過去一年參加荒野台東分會野溪調查的踏查記錄中,野溪小組成員二葉松曾在往加路蘭的道路上,發現食蟹獴的屍體,也在去年五、六月的清晨二次見過橫越馬路的食蟹獴。在親自走訪的溪流中,野溪小組也多次記錄到疑似食蟹獴的足跡。今年四月二十四日夜間蛙類調查,大冠鷲、二葉松及我三人,在太麻里南坑見到一隻橫越馬路的食蟹獴。五月二十九日當天,野溪小組成員蘆葦,在台十一線128K 附近,見到一隻路殺的食蟹獴。從現有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確定食蟹獴確實還有族群生活在台東這塊土地上。

  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在同一篇文章中寫到" 不信的話,請大家不妨想一想,西部低海拔地區,還有哪條溪流是清澈見底、蝦蟹成群的?溪流死了,食蟹獴自然也跟著就不見了。不見的,應該還有更多的東西,老人家應該最清楚。"用這一段文字反推台東的溪流環境,我們目前既然還可以發現食蟹獴,就證明台東的溪流環境還沒有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但目前一般民眾及公部門,對於棲地環境的守護並不是很重視。野溪小組的成員在進行溪流調查時,常可以見到野外溪流堆積垃圾,甚至是見到隨手一包垃圾就往橋下丟的現象。而公部門進行溪流整治時,工程進行中將整個溪床移平,然後築起高高的護岸水泥,整個摧毀了該條溪流的生態體系。整治後的溪流常常是溪中沒有了食物,溪流的護岸又成為橫越溪流二岸的障礙,再加上一條一條的道路穿越土地,台東現有食蟹獴的生存空間不斷的被分割、被擠壓。

  人們喜歡自己的家園是鳥語花香的環境,卻又不斷的將野外的環境以私欲毀壞。我常覺得,愛護地球,環境保護不該是某些團體的責任,更不是公部門的責任。最重要的,我們是否有視萬物為一體的心志,公平對待每一種生命,節制自己的私欲,在自己能出力的範圍內,做好自己可以做到的守護家園行動。在現在全球環境持續惡化的現實下,有志保育環境的你我,實在是負有更沉重的壓力與責任。



利吉護岸防災工程(2016年6月5日)

小黃山下那個利吉護岸防災工程(20160605)

  為什麼會來這邊,印象中是野溪小組的召集人大冠鷲曾經向我提起,希望我去拍小黃山下那一條水道。然後,五月一日空拍卑南溪出海口時,從影片中我有看到小黃山下面有一條堤岸道路。所以,這個地方我就放在心上,有空要來記錄一趟。至於會有什麼收獲,我是沒有預期的。

  原本今天的第三趟飛行,要去成功臺麒礦場的,可是,下雨,飄雨,再加上今天算是探路,天候不佳的情況之下,就取消了前往臺麒礦場,接下來,就是輕風細雨一路相隨,直到通過入船橋進入卑南鄉的地域後,才慢慢的看就乾燥的路面。那時,電池還剩一顆,心裡就在想是甘粹就回家把電放了,還是要去小黃山的堤岸道路。直到騎到中華大橋端的那個中油加油站,我才決定前往小黃山,因為,雨真的停了。

  小黃山下的利吉護岸,我從來就沒去過。我祇知道大概的方向,所以我沒有騎上中華大橋,而是往石川部落的方向騎去,騎呀騎,我還是不知道要從哪裡接到那條印象中的護岸道路。騎到台東大橋端時,心裡就知道一定騎過頭了。我祇好調頭,然後看到一個最接近又通向卑南溪方向的小路,就騎下去看看能通到哪裡,這下子被我蒙到了,而且是中大獎。

  八河局在這個堤岸上蓋了一個涼亭,我就把車停在那附近,把空拍機的背包拎進涼亭內,開始組裝空拍機。那時候,起風了,風力不是挺大的,不過,側飛的時候可能又會讓空拍機的腳架入鏡。這一趟的飛行範圍,我祇限制在利吉大橋和台東大橋之間。利吉大橋那邊有高壓電塔,簡直就是禁航區一樣的危險,我可不敢靠近高壓電塔,早早就調頭往台東大橋方向前進。在這之間,雲台又不正常的擺動,情況還好,祇是會讓操控時的心情很不順。

  台東大橋右岸的稻田快黃熟了,在畫面中看起來挺漂亮的,不過,這些農地很明顯都是河川地,非常的靠近河道,祇要洪汛一來,這些農田能不能保住,很值得觀察。空拍結束後,收好空拍機時,夕陽露臉了。看到那麼漂亮的光線,我就拿出藏在機車肚子內的相機,就當順便拍幾張相片,證明來此一遊吧。這一拍,拍出驚喜了。

  我原本,祇是想要拍溪床中的鳴禽,因為從鳥鳴中我有分辨出小雲雀,而且,這種溪床一定會有小環頸鴴之類的留鳥。我站在護堤的女牆處,想要藉由女牆來穩住相機。當我拍向台東大橋方向的護堤道路時,眼裡瞄到一隻動物的身影,牠通過女牆,下了斜坡護岸,進到溪床。我立刻將相機對準牠,拍了一張,就知道自己中大獎了,一隻食蟹獴。我沒想到,在黃昏時刻,在這樣一處水泥護岸高聳的溪流,還能見到食蟹獴。我又接近了鏡頭拍了一張,食蟹獴一直快速移動,拍到的畫面並不是靜止清晰的畫面。我又開啟了相機的錄影功能,這下子我清清楚的看見了食蟹獴的樣子。

  那隻食蟹獴涉水到溪床的沙舟上,還不時伸出舌頭喝水。然後,我一直聽到有一種鳥鳴,很明顯就是對著食蟹獴叫,而且,食蟹獴還不時的抬頭對空發出短促叫聲。我的鏡頭隨著食蟹獴移動著,這下子讓我看見原來是燕鴴想驅逐食蟹獴。燕鴴的巢是在地面上的,我猜食蟹獴一定曾經將燕鴴的蛋,甚至是雛鳥當成食物吃掉,所以燕鴴看到食蟹獴時就會發出警戒的叫聲。


  那隻食蟹獴,一直跑跑跑的,跟本就沒有停下超過三秒以上,我拍攝牠上了一道砂丘後,就消失蹤影了,大概從另一個方向下砂丘了,燕鴴的警戒叫聲也跟著停止。看到食蟹獴,讓我的心一直處於興奮狀態,跟本就沒心去想我空拍時的畫面傳達了什麼意含。直到我處理影片時,才發現,印象中小黃山下面有一條水道的,怎麼不見了。然後,又從影片中發現,那個涼亭南側石龍堆砌的倒金字塔,它的正中央是流動的水。這樣子,我是不是可以判定,我印象中的那條水道,已被人工掩埋在土石下成為地下水泥水圳了。在台東大橋端,有一處水利設施,印象中是寫石川引水入口什麼的,這或許就是那個消失水道的證明吧。


石雨傘礦區(2016年6月5日)

石雨傘礦區(20160605)

  去年六月,我在空拍什麼?知本溼地、郡界山坡及海岸、那界山坡及海岸、海賊灣、新蘭港灣、加母子灣、都蘭鼻海岸、羊橋溪、長濱梯田。石雨傘有沒有記錄過?有,在去年五月三十一日。那時,不會想到又會再來拍石雨傘這吧!石雨傘,因為我要去空拍長濱梯田,所以算是很常經過的了。

  今天為什麼會再來石雨傘,不就因為上週五月二十八日沒有記錄到,所以,今天再次遠征石雨傘,目的就是礦場。到石雨傘時,老實說天候非常的不適宜空拍,飄起雨滴了。我停在一家賣玉石的路邊小店,問起礦場在哪?一位坐在椅子上,手持助行器的婦人告訴我,從賣咖啡那邊的小路上去,很遠,很山上。我調頭找到那個路口,就騎上山了。老實說,路況比起上週那條東15縣道好太多了,可是,騎上山後,我還是不太知道礦場到底在哪裡。

  我在野外空拍時是這樣,起降點總要找個制高點,愈空曠愈好,起飛及降落就愈安全。不過呢,自然山林哪來這樣的場域,要滿足我的空拍起降條件,都是被人為破壞過的山林。所以呢,今天騎在石雨傘的山路上時,看見道路二側還有植被,心裡總是挺高興的,但又為到底要騎到哪裡去感到心荒。騎著騎著,就看到二個紅色塑膠三角錐,拉著線封住道路,可是呢,中間機車正好可以穿越,我當然就順著騎過去,然後,我就看到我今天的起降點了。

  那時,超過下午二點半了吧,雨滴早就滴呀滴的了。唉,就當作是先行路況調查吧。調頭下山,不到五秒,心中非常的不甘呀,都已經來了,而且是在大中午時曬著大太陽騎到成功了,上週沒拍到,難不成這一週也要無功而返嗎?拼了,我就賭雨不會下大,因為天色看起來並沒有變暗。

  空拍機升空後,監視螢幕上看到的地面影像並不清晰,我想是受空中雨滴影響的緣故吧。剛開始我往海邊的方向方,再過來又往北飛。在監視螢幕上,我起初不知道到底要往哪裡飛,因為明顯就看不到有挖掘山林的樣子,道路就先過瀘掉。等我掉頭往南時,就看見很明顯的人為痕跡,樣子就像是道路,剛剛開挖還沒覆蓋水泥的道路。我想,就往那個方向飛好了。這時呢,我空拍以來,從來沒發生過的事出現了。雲台一直左右擺盪,這下子影片哪有可能會清晰呀!天色不佳就算了,鏡頭被雨滴沾上就算了,攝影機因雲台擺盪的緣故,監視螢幕的畫面晃呀晃的。我這台空拍機,是怎麼了呀?神奇的是,真的就祇在接近礦區的地方才會發生雲台擺動的現象,空拍機飛離那個區域,又變正常了。

  空拍機降落時,雨滴比較大了,也比較多。我在雨滴下落中,急忙著拆卸空拍機。機子,搖控器、監視螢幕,全都接受了大自然的雨露。我的空拍機,又上山又下海的,不少金屬部件早就出現鏽斑了。


  回到家用電腦看了影片記錄,雲台擺盪時的畫面當然不能看,不過,我發現我騎錯方向了。在一個上坡轉彎處,我應該往南方的方向騎,這樣子會直接騎到那個挖礦的現場,而且,路似乎還一直往更山裡面前進,我今天的空拍範圍都還沒看到路的盡頭說。該說什麼呢?如果今天真的騎到了正確的方向,我就不知道會在幾點才回台東市,然後,我就會失去今天的最大獎勵了。所以,安全、平安,就是神賜予我的祝福,至於,這台空拍機還能撐多久,我就不要太操心好了。

成廣澳旭塔現況(2016年6月5日)

旭塔近況(20160605)
  去年十月二十五日,那天是在濛濛雨滴中拍攝旭塔,今天呢,組裝空拍機時,天上正響起雷聲,不過天光還算亮,雲也沒有將天空完全遮蔽。
  旭塔多久沒動靜了,草長了不少。這一陣子沒動靜,可能就是為了植被吧,似乎有人工植栽一些植物,可惜空拍中辨識不出來。
  美山部落這有旭塔開發案,石雨傘那有礦場,我該說成功真是塊好地方嗎?那麼多有錢人都相中成功這個地方,光是漁港我就空拍記錄了三座,基翬、小港、石雨傘,以後,會不會有遊艇碼頭出現呀?
  美山部落南方的梯田,從空中看起來好漂亮。這樣的美,在有錢人眼中似乎不能算是美。台灣人,是不是富裕太久了,已經忘記了四、五零年代時的貧窮,忘記了饑荒時的無助。所謂的良田美景,已不在是台灣社會最美的風景線了嗎?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吉哈拉艾(2016年5月29日)

吉哈拉艾(20160529)

  印象東海岸影像資料的新記錄,遠征花蓮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

  因為五月二十九日早上踏查結束後,野溪小組召集人-大冠鷲要去吉哈拉艾探堪,所以,也就有了這一次的空拍記錄。說實在的,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地名-吉哈拉艾,它在哪?它有什麼特殊地位?我完全都不知道。後來是從大冠鷲提供的資料中得知花蓮縣政府有意對吉哈拉艾的梯田水路…等,執行一項"文化景觀水路系統調查研究",主要內容是"通盤檢視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範圍內整體水路,包括溪流、水圳、梯田、溪流之水流循環系統,…"。在這項預訂的研究計畫內容中,我對梯田、水圳這二個項目是非常有興趣的,所以,當天的行程當然一定要把握,而且,帶上空拍機隨行。

  東華大學李光中教授,對於吉哈拉艾的水圳及梯田景觀早有多年的研究。網路上公視-我們的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也都有相關的網頁資料可以查詢。對於吉哈拉艾我無法以當日不到三個小時的停留時間,就說個大概,祇能以空拍內容來呈現,吉哈拉艾山谷內的景緻大概是什麼樣子。最明顯的是梯田,然後五條水圳在空拍記錄中是完全看不到的,我目前也祇知道其中一條的位置,是在空拍影像那一條溪的山壁上,完全就被植被給覆蓋遮掩住。

  帶了三顆電池去,第一趟飛行就出包三次,空拍機翻肚三次。第一趟飛行的高度比較低,第二趟就飛到三百公尺上,第三趟又找了另一個起降點。不過,記錄內容都是吉哈拉艾的山谷。飛行完畢,我自己去找其中一條山壁邊的水圳。水圳邊的小徑,有些路段不到三十公分寬吧,而且另一側就是落差極大的溪谷。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山壁小徑危險性挺高的,溼滑、長滿青苔。不過呢,對於喜好自然山林的人而言,走在水圳小徑上,卻是一種享受。水圳的水流不停,水中可見拉氏青溪蟹,還不少隻。下方的溪谷,不斷傳出樹蛙的叫聲,我當時分辨不出是哪一種樹蛙。下方的溪谷,保留在自然狀況之下,沒有被水泥化整治過。天然的河道內,大石壘壘,形成多樣化的溪床。山壁邊的水圳,主要是引水溉灌之用,以水泥為主體結構。有些破損的地方,是以大型塑膠水管取代,在那天走進的水圳小徑,還看到二道木槽狀的引水道。


  對我這個祇見過平原地帶田間溝渠的人而言,這樣子的山間水圳景緻是我難以想像的。說真的,台灣有太多漂亮的田園風光,在台灣的山林及平原裡,都有無數不為人知的美景存在,差別祇在於出名不出名。對於在地人而言,同樣的景緻天天張眼即望,或許早就失去了新鮮感,然後就可能輕忽在地景緻的重要性。若是能跳地域的狹小思維,從大環境,整個台灣,甚至是以全球的觀點來著眼,能夠以身為本地人為榮,並且以維護在地環境為驕傲之處時,這樣子的話,台灣處處都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吧,就不需要靠外地的觀光客的人數,才能自知在地的景色是值得永久保存的。或許,怎麼樣讓我們國家的國民,真的能以自己生活的地方為傲,這才會是維護台灣整體環境的關鍵之處吧。

空拍一



空拍二



空拍三

基翬漁港及珊瑚礁(2016年5月28日)

基翬漁港及珊瑚礁(20160528)

  今年五月初,我第一次踏上綠島,並背氣瓶從柴口下到海裡親眼看見海裡的珊瑚。有趣的是,五月二十日和水保局台東分局的林課長聊天時,他告訴我為什麼綠島現在的珊瑚能夠護育成功,這其實是觀光帶來的效益。怎麼說呢?林課長說,現在住在綠島的當地人,大部份都是從事觀光業,已沒有人再放火燒山耕種。以前放火燒山,會讓水土保持出問題,下雨時綠島的溪流會沖刷大量的泥砂進海,砂石會覆蓋珊瑚,珊瑚當然無法健康活下去。這個道理,讓我更明白海岸林的重要性。一般大眾對海岸保安林的看法,通常祇留在海岸林能防止大浪對岸邊的侵蝕,卻不知道台東的海岸林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保護沿岸的珊瑚的棲地環境。

  五月二十七日,公視新聞網/生態保育版播出了一則新聞,內容是有位俞明宏潛水教練發現,基翬海域的珊瑚被大量的垃圾覆蓋。在這則新聞的刺激下,我放棄去旭塔空拍記錄了。旭塔的開發已成事實,山坡被鏟平,目前祇等著工程繼續進行。三仙台南側這一片珊瑚礁目前還沒被破壞,我上次來記錄是去年十一月七日。目前基翬有二個大型開發案想要闖關通過環評,一是滿地富,一是寶盛海洋園區。這個寶盛海洋園區的開發案,我猜就是我空拍的這一處海岸林。我若是猜錯了,當然沒關係,反正我祇想見到這一片海岸林能永久保留下去。大自然的歸大自然,財團的眼裡什麼都是以利益做考量。這總讓我一直感覺,財團的掌權者就像是個暴發富,已經得到了利益,還要攫取更多的財富,無窮的慾望主宰著他們的腦海。看不見自然之美,拒絕接受大地給予的祝福,祇以人造的事物來滿足內心的溝壑。

  這一大片藍,美得令人心碎,忍心去破壞這一切的人,是眼瞎?還是心瞎了呢?

知本溼地(2016年5月31日)

知本溼地(20160531)
  話說,五月二十八日是臺麒礦場挑戰失敗日,五月二十九日是空拍機翻肚三次記念日,那五月三十一日則是車子陷坑記念日。
  這個月的八號,知本溼地的出海口又被挖掘水道洩水,五月十號消息就傳開了。我在十四號那天為五月的知本溼地水泊做第一次記錄,而五月三十一日,想趁五月最後一天,再來記錄一次。放學回家提了空拍機出來,開車到知本溼地。還在水泥道上,尚未進半月型廣場時,在大鐵門處就看到了有水泥路阻封鎖了一個車道。再往前開,在半月型廣場處,看好幾輛軍卡,大型軍卡,當時還認不出那裝在軍卡上的長長四聯長方鐵箱是什麼東東。圍在軍用卡車旁,穿著卡其服的國軍官兵弟兄姐妹們,(真的有一位是女軍官?士官?士兵?),瞄了我一眼就繼續他們的工作,我也視若無睹的往我的最佳起降點前進。
  到了那個目前水域最西側的第二條小徑端時,我把車停好,不會擋到狹窄的路面,開始組裝空拍機。就在一切都預備好,要起飛前,打開 gopro 攝影機,耶?記憶卡竟然沒有插上去,那這一趟不就白來了。好吧,不管是不是白來,總是要回家,我將車子順著第二條小徑往射馬干溪小橋那一端開去。就在接近小橋時,又看見水泥路阻了,這次是封住整個路面。我那時心想,啊剛剛還跟一台小發財錯車過,小發財都可以過來了,我這一台應該也可以過去吧。於是,我下車,步行前去看一看旁邊的草地是不是真的可以讓車子通過,判斷應該差不多,就上車啦。為了不要和水泥路阻有親密的刮擦接觸,我往左側方向行駛,左前輪就陷到坑裡去了。這時,第一件事當然是立刻停車,下車看看發生什麼事了。哇,左輪懸空!好吧,上車切四輪傳動,一個輪子不能用,靠另外三顆輪子,應該可以倒車成功吧。上車,起動車子,踩住剎車 ,切空檔,切換四驅低速檔 ,放手剎車,切倒車檔,踩油門…無效,車子左前輪還是爬不出陷坑。我又下車,開始塞石頭,清樹枝什麼的,一樣無效。又再試一次調整方向盤角度,希望右輪能發生作用,一樣爬不出陷坑。
  當時,試過自己能做的事之後,祇能下車看著附近的環境,聽聽鳥叫聲,想想當時的環境,要如何用口語表達才能讓別人明瞭我被卡在知本溼地的哪裡。我那時正在考慮要請哪位朋友來幫我脫離困境。突然,附近有傳來人語,我張望一下,發現是釋枷園有位大哥在工作,離我不到三十公尺吧,我臉皮薄,不好意思開口請求幫助。手機拿出來,開始播號向朋友求助。第一通沒成功,朋友不在。第二通接通了,正開口要說明自己的狀況時,釋枷園工作的大哥,和另一名也是壯漢級的二十來歲青年,開著一台貨車來看我。我先向手機那端的朋友結束通話,然後和二位前來詢問我狀況的好心人說明情況。剛開始,二位好心朋友想在前面抬車子,希望我能倒車成功,試驗的結果無效。這二位朋友都很壯,二個人抵的上三個我。然後,他們又試著站在我的後車廂處,希望後輪能著力,讓車子倒車成功,一樣無效。最壯的大哥就說了,他們要從另一頭開車過來,用繩子把我的車拉上來。最後,靠著他們的車子,寫著阿水伯三個字的貨車,把我的車拉出那個坑。
  離開那個困境後,我當然是連連道謝,有意思的是,他們二位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似乎是挺平常的一件事。我問了這個水泥路阻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五月十四日那天,我空拍完也是開這條路通過射馬干溪的小橋離開知本溼地的。他們告訴我說,這是軍方要演習。難怪我在半月型水泥廣場那,看到了不少軍用卡車。他們還說,會有坦克車在雜木林裡活動。坦克車,真的以前有過這些軍事行動呀??前路受阻,我當然倒車頭往原來的方向前進,離開沙質道路,接近半月型水泥廣場時,我才看清楚軍用卡車上載的是火箭型的導彈類武器,通訊用的指揮車已把天線升起,所有的軍用卡車也用偽裝網遮蓋完畢。開車回家,找到記憶卡再出發,已是五點五十分了。
  知本溼地的變化,說實在的,祇光看空拍影像是不能清楚的明瞭細部的變化,祇能判斷出大致上的水域面積和五月十四日時差不多,明顯的地方是北側荖葉園靠海岸林的草地,有新堆築的土堤。整個水泊的面積感覺挺大的,可惜當時黃昏的夕照已被雲層遮掩,要不然水泊的顏色會更豐富。這讓我興起要另找好天氣,拍下夕陽餘暉下的知本溼地。
  今日是我空拍以來,最晚回家的一次。人的一生,都有許多第一次,這個空拍最晚回家,或許在夏日的傍晚可以再次打破。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新港瀑布(2016年5月28日)

新港瀑布(20160528)
  學校的同事曾告訴我,蔴荖漏步道值得一看,所以我一直放在心上,如果有空一定要來空拍。今天放棄到臺麒礦場後,回途中就想,等一下順路就會經過蔴荖漏步道,不趁這個機會,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剛騎上往蔴荖漏步道停車處的上坡段時,那坡度可是會讓人嚇一跳的。說到這,我就不得不說起我和多良國小那段可怕的車道的故事。話說,我八十四年在多良國小實習時,多良國小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當時,從現在的一樓新校舍也就是木工坊之處下坡,人坐在駕駛座上,眼睛可是祇看到前方的天空,完全看不到下坡的路面。現在那一處的下坡段已經是擴寬又稍微平緩的了。所以呢,蔴荖漏那段上坡段是嚇不到我的啦。
  騎不了多久,有一處又像工寮,又像小廟的鐵皮屋,一群猴子看到我匆匆忙忙的逃離現場。水泥道的盡頭是草磚,然後行經一棵大樹,開始步道的起頭,我沒有走進去。我是來空拍的,目標是那個瀑布。蔴荖漏的步道,似乎是貼著山壁興建的,這條步道有沒有故事,有待去挖掘。我一眼看去,祇在山壁上隱隱約約的看見步道的樣子。
  空拍機飛上去,向著瀑布的方向飛去。這處的植被挺茂密的,下方的溪床並不開闊,然後,我發現我追蹤的溪流,竟然不是通向瀑布,而且盡頭處山壁有崩坍的土石。或許是因為我到蔴荖漏步道口的時間是下午二點出頭,整個步道停車場就我一台機車,不知這個蔴荖漏步道在平日的遊客人數多不多。在空拍的那段時間,周圍的鳥鳴不停,對岸還有傳來山羌的叫聲。我這一天裡,看了不少山羌的腳印,便便也不少堆,可以證明成功這一處山區的山羌數量一定不少。

富家溪中下游(2016年5月28日)

富家溪中下游(20160528)
  今天根本就沒有打算拍這個。
  空拍一年多了,每個月都出動至少二個假日。今年自三月以來,視野的展望都很不理想,今天的大晴天讓我一定要出門去。
  自己一個人掌握行程的好處就是,我要幾點出發都可以。近十一點才出門,大中午的太陽熱到受不了。我比較在意的是路上不要有太多車,我空拍的時候最好不要有人在旁邊。
  本來,今天要拍成功的礦場,也真的騎車到成功去了。在成功鎮上,還用 google map 查了路線圖,於是就上山了。沒有想到,路況爛到連機車都無法順利通行。我甚至是下車徒步走了一小段山路,最後還是放棄第一個空拍目標-臺麒礦場。心裡很不甘心,就跑到聖武宮去空拍富家溪啦。
  從聖武宮飛出去,一直往三仙橋的方向前進,空拍機最多就祇能接近二公里。到達最大的橫向極限後,就往起降點回來啦。話說,這山上什麼宮的可真是不少,當初拍成功旭塔時,也是在海巡宮上拍的。至於為什麼要拍富家溪,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富家溪是比西里岸部落的傳統領域,我曾答應要再記錄富家溪的狀況。
  對我而言,富家溪的環境是非常陌生的,這一次的空拍祇能大致上以大範圍地型來記錄,我自己還抓不到記錄的焦點該放在何處,日後還要再和環資中心的朋友好好討論看看。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卑南溪出海口(2016年5月1日)

卑南溪出海口(20160501)
  卑南溪是台東市三條主要溪流中的一條,每天都有不少車輛透過中華大橋橫越這條溪流。台東市和這條溪流的關係非常密切,整個台東市的平原就是卑南溪、太平溪和利嘉溪的沖積扇平原。推溯更古老的年代,還有挖土出來的卑南文化人遺址,也是和卑南溪有密切的關係。台東市以往被稱為沙城,更是不能脫離這條溪流的影響。
  從中華大橋往卑南溪溪床上看,一塊塊的水池是非常顯眼的。這是台東縣環保局為了防制風吹砂而進行的水覆蓋功法,整個計畫名稱叫做"卑南溪風砂揚塵防制計畫"。卑南溪的出海口,除了這個水覆蓋功法而施作的水池之外,在二岸的護堤更有一些水利工程設施,像右岸靠近中華大橋處,有二個大型的"水制",上面還種有木麻黃樹。出海口另有方格狀的水泥設施,名稱我就不知道了。
  卑南溪以中華大橋分界,出海口方向的溪床明顯沒什麼植被。可見到的綠帶是西瓜田,而像象草這種沙洲上常見的強勢植物,或者是秋天一到就會開滿白花的蘆葦,幾乎都看不見有大面積的植物群落,這應該是施作水覆蓋功法導致的結果。沒有植被的卑南溪出海口,對生態的影響就是棲地單一化,直接影響的結果就是物種單一化。卑南溪左岸接近出海口處,有一塊自然形成的水域,不是水覆蓋功法所形成的水池。自然形成的水域和水覆蓋功法所形成的水池有什麼差異,從直接的觀察上明顯可見的是,水覆蓋功法的水池會有人工堆築的土堤,台東縣環境保護局的網站上,還有每個月施工的進度可查詢。這意指水覆蓋式的水池,常常被人為的機具擾動,要有植被大面積生長,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像接近西瓜田處的溪床,因為沒有水覆蓋功法水池,溪床上明顯可見稀疏的蘆葦形成綠帶。
  除了植物的分佈可以很直覺的觀察出差異外,另一個可以觀察的就是溪床的地形。自然的溪流因為溪水流動時,不同時節水量的多寡不一,很自然會沖刷或堆積土砂形成深淺不一的環境。像左岸出海口處那一塊大面積的水域,水域接近岸邊時可見平緩的沙地出現,而水覆蓋式功法的水池,每一塊水池和另一塊水池的交接處都是單一化的人工土堤。對水中生物而言,不同的生物需要不同的棲地環境,成魚和魚苗的棲地環境也是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沒有適合的棲地存在,那麼依賴某種地型特性的生物就無法生存。
  如果卑南溪出海口左岸這一塊水池,能不受人為的干擾自然形成有植被的環境,並且保留河道自然的地型變化。那麼這一處有可能會形成生物多樣性聚集的天然棲地,讓卑南溪的生態更豐富,成為一處物種保育的棲地。

知本溼地(2016年5月14日)

追蹤水泊面積(20160514)
  今天是世界賞鳥日。
  今天的陽光真好,熱到讓人受不了。我又回到四月三十日記錄知本溼地的起降點,原地起飛再次記錄知本溼地。若我不知道五月八日當天,知本溼地又被人挖渠洩水,光是從今天空拍記錄的水域面積而言,還是比去年同時間的水域面積可喜。
  知本溼地,本年度第一次被開挖渠道洩水。五月十日那天,我從荒野台東 FB 社群知道這件事,原來,在五月八日那天有怪手在知本溼地木麻黃林最南端處,挖了一個水道,讓知本溼地的積水流入大海。這一處,從我開始空拍記錄知本溼地的水域面積後,私下命名為出海口。命名為出海口沒什麼特殊用意,祇是為了自己寫文章時方便。出海口這一處呢,在去年總共發生二次池水流入大海的現象。第一次是去年農曆年後被開挖水渠洩水,知本溼地的水泊面積消失,祇剩下不斷流入大海的水道。直到去年四月二十六日回填水道,知本溼地又再度出現水泊水域。第二次是去年七月初蓮花颱風過境,大概是在七月八日那天出海口處又出現水道。有網友認為這是溼地水滿溢流,自然形成水道渲洩溼地的積水。我在去年七月九日、七月二十四日記錄知本溼地時,出海口的水道一直存在,知本溼地那時的水泊面積也一直減少。直到八月初蘇提勒颱風過境後,台東鳥會的夥伴就張貼訊息,說出海口的水道被海浪沖積海砂回填了。從那時起,知本溼地就慢慢的積蓄水量,水域面積不斷增長。即使是十一月、十二月進入冬季後,因為射馬干溪湍急的溪水不斷流入知本溼地,讓溼地在台東被視為乾季的冬天,也持續不停增加水域面積。
  自五月十日知本溼地被開挖水道的消息傳出後,當天晚上公共電視就播出這一則消息,另外荒野台東分會分會長咸豐草及議題組組長小月桃 、台東鳥會烏頭翁及另一名幹部,一起會同卡大地布長老林金德及部落幹部進行討論,如何因應一直出現的開挖水道事件。五月十一日,林金德長老就在 FB 發佈了下面的訊息:
一、和農戶商討調結溼地水位的方法,避免再次發生人為開挖水道的事件。
二、向縣府、市政府及民意代表陳情,將知本溼地列為台東重要溼地。
三、向中央有關單位及台東縣的立委陳情,將知本濕地列為「國家重要濕地」或「地方重要濕地」。
四、若政府相關單位及代議士不願協助或不作為,則不得不走上街頭,取得社會的認同與支援。
  上面四點,是我自己依照林金德長老的文章節錄的重點。
  從五月八日這一次的開挖水道事件,我更清楚的看見台東縣政府對所謂的環保是什麼心態。在 FB 上,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立場的朋友,我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呢,我常從我的 FB 朋友分享的貼文中,看見本縣縣長是如何宣導,在他任內他所做的對於環保的政績。比方說:智慧都市、國際都市、節能都市的宣導短片,更多的是縣長大力宣揚的台東觀光資源短片。說實在的,看了那些短片後我自己覺得非常汗顏,怎麼一樣用空拍影像,我拍出來的東西就是入不了大堂之境呀。好吧,我自己技術爛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從來沒看過任何短片,是以台東縣政府維護棲地環境為主要內容的宣導片。五月十日公視採訪副縣長大人的新聞中,副縣長大人自己說:"不能確定是溼地。"我想,"不能確定是溼地",若改為"目前被稱為知本溼地的水泊,不能替縣政府爭取半毛錢,我確定這不是台東縣政府所想要的溼地。"我若是這樣解讀,會不會比較直白一點呀?一個一直以自己的政績是節能減碳、國際都市為自豪的縣政府,連國際鳥盟在2004年就把知本溼地劃設為「重要野鳥類棲息地」(編號:IBA-TW040)的既成事實下,還不認為知本溼地就是重要溼地。我覺得,這不就是政客單純的思維-維護知本溼地又不能替我爭取任何的好處,我為什麼要去管知本溼地被開挖水道、知本溼地乾涸、知本溼地被傾倒垃圾。這跟我的政治"錢"途有半毛錢關係嗎?
  農民開挖渠道洩水,這很單純,就祇是因為擔心知本溼地的水太多,怕水漫過農地造成損失。我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空拍記錄中,就看見了北側荖葉園東面的草地,積滿了不少水。農民要保護自己的農作損失,所以去開挖了水道洩水,這反應了什麼事實。我覺得,這就是台東縣政府不重視棲地環境保護的事實。其實,要避免知本溼地水太多以致於漫流入附近農民的農田,祇需要在目前溼地的西側雜木林帶,用怪手挖地來形成蓄水區,不就解決了。被稱為活水湖的人工湖是怎麼來的?是花了多少錢挖出來的?是哪個單位挖的?除了花多少錢我目前不知道,其他二個答案,很簡單吧,不就是台東縣政府。那麼,在知本溼地西側的雜木林帶,選定一個區域來開挖蓄水池,如果縣政府不願意出錢,我覺得,光憑台東鳥會和荒野台東分會這二個民間單位,隨便辦個活動,號召關心知本溼地的人捐錢出力,很容易就解決掉農民擔心知本溼地水太多的問題了吧?去年四月二十六日三台怪手挖砂回填水道的活動,不就是台東鳥會和荒野台東分會出的錢。可是,可是,有太多的可是,連台東縣政府都以還在和捷地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上訴為理由,拒絕承認知本溼地是重要野鳥棲息地的事實之下,任何人或民間單位自行到知本溼地動用大型機械施工,會不會造成違法事實以致於官司纏身,憑我沒什麼法學常識,又沒有對這個議題多加研究的事實之下,我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從今天的空拍記錄中發現,目前水域的面積和四月三十日比較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出入。在靠近水泊的第一條小徑以東,原本的椰林區還是維持在草澤的狀況,第二條小徑一樣可以見到和四月三十日當天已經存在的積水區域。若要找尋被開渠洩水後的現象,就要從整體溼地水位下降來觀察。 希望這些記錄能幫助大家更了解知本溼地的現況,如果這些影像資料能夠成為保護知本溼地的工具,歡迎大家自行下載相關影像資料。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知本溼地(2016年4月30日)

不斷增加面積的水泊(20160430)

  去年四月二十九日,我有到知本溼地空拍。那時正好是去年四月二十六日台東鳥會和荒野台東分會合辦"為知本溼地療傷,讓鳥兒回家"活動後的第三天。一年後,我在去年四月二十九日的起降點,原來的椰林後方,現在已完全納入水域範圍。對我而言,這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

  從去年三月十四日,我從半月型水泥廣場首飛知本溼地以來,我總共找過七個不同的地點當我的空拍起降點。臨海岸的砂道末端停車處是最常用的,然後就是往養牛區的小徑,可以通往梛林後方及養牛區前的草地。這條小徑有我曾用過的另三處起降點,這三處呢,第一個接近砂道的小徑低窪處,在去年六月六日時,就發現有水漫過小徑,那一天通過時祇能從邊邊的草地勉強騎過去。自那天起,我就沒有再用過椰林後方及養牛區的草地了。然後是在去年十二月十三日,又找到知本溼地最北端的荖葉園當起降點,這一處呢絕不會有人干擾我空拍,砂地那邊車子進出挺頻繁的,我不是很喜歡使用。

  為了記錄雜木林帶,我又找了二個起降點,一處是在射馬干溪的小橋上,另一處是今天使用的新起降點小徑-臨砂道的入口處。今天發使用新的起降點,是因為我騎機車尚未到砂地停車處時,遠遠就看到有車輛停放,所以就轉近通往射馬干溪的那條小徑。還沒騎到射馬干溪,就看到小徑的邊邊又出現新增加的草澤,抬頭往海邊看去,椰林正好斜左的方向。心想,不如就用這個地方來起飛好了,而且這邊大概是溼地水泊的三分之一處的位置。

  今天飛一趟知本溼地,除了能見度不太理想外,記錄到的水域面積則是令我頗為開心,水域面積足足有去年同時間五倍面積以上,應該是不止了。從 google 地圖上來看,最接近椰林的小徑東側,現在完全是納入草澤範圍。最靠近砂道的三角型草澤,一直往西側增加水域面積,目前淹水範圍已逼近第二條小徑了。今天飛行的高度大概在七十公尺的高度左右,地面植被的生長情形看得比較清楚。

  從去年十二月十三日時,就一直觀察到射馬干溪的水量大量的流入知本溼地,然後三月三日時靠近砂地的三角型草澤時,發現魚類游動的動靜。今天空拍時,除了環頸雉不斷的鳴叫外,水面魚躍的聲音也是不斷的入耳。知本溼地的水愈多,生態棲地的變化也愈來愈豐富,能夠生養的生物應該也會變得更多樣化。希望,這樣子的狀況能繼續的維持下去,能擁有這一處棲地環境,是我繼續記錄的動力,也是我心靈寄託的所在。

知本溪右側的大砂堆(2016年4月30日)

知本溪右側的大砂堆(20160430日)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這是做什麼用的,祇是因為在 google 地圖上看到,這個區域好大一塊沒有植被的空地,就打算過來瞧一瞧。
  面積多大,略估一下,長度近一公里,寬度應該有二百公尺以上,堆滿了砂石。是知本溪疏濬工程挖出來的砂石嗎?左岸堤岸也有一處砂石堆,就像利嘉溪出海口左岸一樣,堆滿了砂石。

  台東市的幾條大型溪流,都有這種在河岸堤岸邊堆滿砂石的現象,太平溪太平橋到南王橋段,利嘉溪豐源大橋二側左岸,知本溪這一處。這些土地目前被堆置砂石,以後會如何呢?

鯉魚山市景(2016年4月30日)

鯉魚山市景(20160430)

  四月最後一天,這個月不算今天的話,就祇出動了四趟。原本打算早上要去成功拍礦區,但人懶,白白錯過了亮晃晃的陽光。下午近二點出門時,太陽已躲到雲層後了。

  電池充電了,就一定要飛,所以第一站選定鯉魚山。這次是從正氣北路141巷12弄和正氣北路109巷交叉口的登山道上山,然後往南側走,找了一處接近中間偏南的觀景台當起降點。
四月的植物正在開花,山素英一路掉落在鯉魚山陵線的山道上,銀合歡樹上,烏頭翁的母鳥正在育鶵,從樹下路過,鶵鳥都不會被驚動。綠柚眼覓食的身影不斷,從我起飛到降落,一直在旁邊的樹梢上跳動。

  今天的展望不好,灰灰的,我也搞不懂是不是因為快下雨了。收好空拍機走下步道,一位大哥拿著竹掃帚在打掃木棧道,我向他打聲招呼,他看我背著相機袋,問我是不是去拍照,我當然點頭說是。


  離開鯉魚山後,騎上正氣北路,往下一站前進時,果然飄起雨絲,硬著頭皮前進,希望這祇是暫時的雨絲落下而已。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鯉魚山誠品側市景(2016年4月10日)

鯉魚山誠品側市景(20160410)

  自從2014年有洞洞館之稱的舊稅捐處被縣政府 BOT 給民間業者興建大飯店後,我就很想去記錄那一處的市景。可是有好多可是,反正就是沒有成行。四月九日吧,從 FB 的 小城市大未來 粉絲專業傳出一帖訊息,誠品後面的藍曬廣場要被收回改成停車場。這下子我沒辦法裝做不知道這件事了。趁著今天太陽有出來,十二點時爬上了鯉魚山,正式替鯉魚山做個空拍記錄。

  這一次,又是計畫和現實完全不符合。我以為我可以在十分鐘內繞鯉魚山完成空拍,結果應該還沒繞八分之一吧,就因為地型及限高的問題,空拍機無法接收訊號,給我自動返航。好吧,我就在接收到監視器畫面後,改以那一棟興建中的大飯店為拍攝主體。當然,藍曬廣場也是我的記錄重點。

  這棟大飯店蓋好後,鯉魚山的展望將失去一角,祇有有錢進去飯店住的人,才能再欣賞到那一角的景致。鯉魚山這一處,免費、公有的景點資源,它不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擁有的了。因為,那一棟大飯店會一直擋在那個視角。


  最新消息,時間是 20160410 pm 8:00 ,我又收到另一則訊息。有記者去採訪台東縣文化處處長關於藍曬廣場變停車場一事,文化處處長說會保留成為一個廣場,藍曬圖一定會保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找找相關的新聞來看。至於文化處處長講的話算不算話,這有待時間驗證。

加母子灣上面的山坡(2016年4月10日)

加母子灣上面的山坡(20160410)

  上次記錄這個山坡的樣貌,是在去年八月十三日,當天是從加母子灣往上飛。

  今天則是騎到大門口前十公尺處,趁接近中午應該比較沒有人蹤,趕緊升空拍攝。我常常在想,要是有人出來大聲喝叱我時,我該說什麼。很明顯的,我拍攝的主體就是這處的興建建築,我這樣算是窺視他人隱私嗎?這算不算是觸法?邏輯演譯上,負負得正,可不可以用在這裡呢?


  首先,我覺得將這片山坡原來的植被移平,然後改種植草皮,這已經侵犯了原本在這邊生活的動植物生存權。再來,這片山坡的下方是台十一線,是縱貫連通台東市到東河鄉的一條重要幹道,若是這個山坡的水土保持出了問題,影響的可是整個交通環結,這涉及了所有台東縣民行動自由的權益。所以呢,我空拍祇是為了記錄這一處地貌的改變,也算同時監控這一處的地型有無劇烈的變化。致於研判是否真的會影響到下方的台11線道路,就有請大家一起來關心吧,畢竟我也不是地質或土木工程的專家。我的認定可能有錯,那麼一定有比我更在行的專家看得出我看不到的事實吧。

籐橋溪中上游畔Villa 的新樣貌(2016年4月10日)

Villa 的新樣貌(20160410)

  籐橋溪的中游段,有一處正在興建的度假型民宿,它到底是農舍、還是休閒度假中心,我目前也搞不懂,不過,這處的建設是有報備縣府的。

  我是不太懂,明明就是一片山頭,可以把原來的植被鏟平,然後林務局似乎不必去過問那處工地是怎麼開發。難怪很多原住民對漢民族的觀感非常的差。怎麼說呢?台東有很多山林被濫墾,變成種植薑黃的農地。然後,祇要經過檢舉,那些薑黃的主人,就會被告。而這些被告的薑黃種植戶,通常是原住民,因為山地通常是原住民保留地,漢民族是無法擁有原住民保留地的。可是呢,很多山頭,看起來就是山頭的地方,現在都被財團買走。

  是不是祇要是法人,有錢就有權,就可以突破現行法律的限制。一樣就是山林,財團就可以購買並且移平山林,興建大型建築。原住民同胞呢,把樹林鏟除改種生薑或薑黃,就要被告、被罰。在原住民同胞的想法裡,不就都一樣是為了賺錢。大財團買山地蓋大房子合法,個人砍樹林種薑黃就是違法。這樣子的邏輯真的很不好懂。

  經濟發展及開發,相對生態保育和環境維護上,這二種思維通常是被視為對立的。我個人是如此認為,對唯利是圖的思維裡,天下無物不可圖利。問題是所謂的公平正義的核心思想是什麼,有錢就有權嗎?拳頭大就說話有理嗎?全球環境的疾速惡裂,就發生在這短短不到一百年裡,問題不就是因為人性的貪婪嗎?想要在短短的一生中享受慾望中所可以達到的一切,或者是貪圖舒適與便利,將環境問題遺留給下一代。在沒有改變功利的思想下,想要在發展開發及保育維護中取得平衡,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還有相當多的觀念要磨合。


  Villa 的新樣貌是什麼?哦,我是在空拍時發現,小湖西側的山坡,被移除原生樹林,然後一排一排的種了新的樹木。什麼樹種我就不知了。

忠勇、長光梯田現況(2016年4月9日)

忠勇、長光梯田現況(20160409)

  我的空拍記錄,除了知本溼地外,長濱的四大梯田是我目前拍最多的。

  拍長光梯田和拍真柄梯田,其實沒什麼二樣,我就是照著我貪心的個性,十分鐘之內就想飛到最大的範圍,來記錄飛過的地型。唯一的差別就是,真柄那邊是記錄真柄及城仔埔二地的梯田,而長光這邊是記錄長光及忠勇二地的梯田。然後,我最大的困擾是,我寫完關於真柄梯田的影像文字後,要再來寫長光這邊時,就會詞窮。

  今天拍完真柄,騎過村子下到台十一線時,過了城埔溪我就轉入東13起點。東13就是所謂的金剛山大道,長光梯田最直最長的那一條道路。進入東13後,我就開始遇見各種鳥類,大白鷺在田中間,要看不到還真難。小鵪鶉要過馬路,還沒走過三分之一就遇上我,就直祇拍翅逃命要緊了。紅鳩或朱頸斑鳩,這是一定會看到的。當我準備轉入那條最直的金剛大道時,發現東側剛插秧後的田有不少水鳥。我馬上停下車,彎著腰拿著相機靠近路旁的鐵欄杆,還擔心動作太快把鳥全嚇光。免不了的,離路最近的二隻花嘴鴨眼尖的很,馬上從原本棲息的田埂飛起,還好又降落在田中,重點是,其他的鳥沒有在乎我。那塊田裡,我辨識出的就有三種,花嘴鴨、高翹鴴、金斑鴴,還有一種什麼鷸的,我就認不出來。水鳥,鷸科的一直是我的致命傷,我也不想去補鳥功啦。

  離開那塊水田後,心滿意足,一月時花錢買的新相機真給力,不論是拍照還攝影,都是一流的。要說有什麼不好,就是個人技術的問題。騎經金剛大道時,有一對夫妻在自拍,然後一直瞄著我,似乎不願意讓我和機車成為他們的背景。我當然是把他們當空氣一樣,我騎我的行我的路。接下來,就是一大群黃頭鷺在田中央聚會吸引我的眼球啦,不過,黃頭鷺我就沒有停下來幫牠們拍照,因為我已快騎到我預定的起降點了。


  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就用了今天的起降點記錄,所以,起飛後就先飛往忠勇部落方向,然後往長濱市區飛,再飛往長光方向,最後順著城埔溪往西飛,再轉向起降點降落。金剛大道二側沒有耕種的田地很大一片,而且很明顯。現在不少人想把金剛大道和金城武大道相題並論,其實目前騎經金剛大道看到的祇是荒湮漫草居多。我是沒資格說發展觀光到底好不好,不過若有心去蒐集池上鄉的人潮,農田變停車場,垃圾進入農地,連大大小小的車也都掉進田裡,有米王之稱的老農民被車撞,這些都是池上的金城武大道所帶來的影響。孰是孰非,有待時間來證明。

真柄梯田(2016年4月9日)

真柄梯田的改變(20160409)

  從三月底,台11線就開始辦起三鐵。三月二十七日那天撞一次,今天又撞一次,去年四月也是有撞到過賽事。旁邊有人騎腳踏車,就要小心自己會撞到腳踏車騎士,然後又要小心自己被四輪的車撞。就這樣從騎上中華大橋後,直到成功的八邊橋為止,心情一直緊繃著。唯一的好處是,所有的紅綠燈全都變閃黃燈,然後絕對不會因超速被警察攔下。旁邊有車手比賽,騎機車根本就無法太快呀 。果然,離開八邊後,大概是在麒麟吧,就有警察抓超速,而且,直到我下午回返,那個警察一樣還是在原地抓超速。

  2016年已進入四月了,前三個月的空拍記錄,完全沒有長濱梯田的記錄。其實,前三個月就祇拍了十三次而已,三月五日唯一一次遠征長濱,也祇能望雨興嘆而返。去年第一次到長濱拍梯田是五月十七日,然後五月三十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五日、七月二十四日、八月六日、九月六日、十一月七日及十二月十二日,總共九次,除第一次五月十七日沒有拍真柄梯田外,其餘八次都有拍。五月十七日那天拍完回家看記錄時,才發現北邊還有一大片梯田,所以五月三十日才去找真柄的起降點。

  為什麼會一直到長濱拍梯田,其實是有原因的。目的當然不是什麼為了出名,我祇是單純的想把這台貴酸酸的空拍機發揮它的應有價值。老實說,我也不曉得我目前拍的這些地型影像記錄能有什麼作用。五月十七日第一次從小筆電上看自己拍的長光梯田時,就被畫面中的梯田震憾了心靈,現在雖然已經看習慣了,但祇要是天光良好,光線充足,不管是早上的朝陽,還是中午的烈日,畫面裡的景緻都是美得令人心醉。

  今天的能見度,真的不好,疑神疑鬼之下,會懷疑是不是 PM 2.5 也入侵了台東。早上在成功離開成廣澳後,竟然飄起雨絲,而且,前方更是濛濛一片。都已經忍受完三分之一的路途了,要我折返真的很不願意。硬著頭皮,我頂著雨絲繼續往前騎,果然,撐到長濱後,遠遠的山邊竟然還有陽光。所以,飛是飛了,也記錄了,可是畫面就不如以往了。

  老實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將己拍過的地型記錄一一對比,不過,今天真柄的空拍記錄讓我發現二件事。
第一、我的起降點的周圍,完全都沒有耕種。
第二、從我的起降點的那條路一直往北到山側,那邊好像正在興建什麼,似乎是在整地。

  好吧,這總算給我了一點起頭,讓我知道以後看記錄時,要去注意什麼。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知本溼地(2016年04月06)

知本溼地四月初的黃昏(20160406)

  知本溼地,以後會不會像森林公園或人工湖一樣,成為台東市民另一個休閒空間??

  連假後第一個上班日,正好又是星期三,台東的春陽已綻放,選今天下班後去記錄真是一個好時機。因為有帶兒子一同去,所以祇能選沙道當起降點,兒子可以自行到海灘挖砂子。從台九線切入知本溼地的水泥道路一直維持在坑坑洞洞的狀況,底盤低的車子開太快通常要小心會不會刮擦地面。然後,離開水泥道路後就是砂質道路,四輪的車子開過後,揚起一片塵土通常是正常的。

  印象中,我去知本溼地空拍時,都不會遇到太多人,不過,今天挺意外的。

  溼地的水域面積一直維持的挺棒的,今天加上黃昏的陽光,整個畫面顏色非常的豐富。空拍完後,兒子還在挖砂子,我將空拍機收好,拿出相機走到海灘看他的成果。每次到知本溼地空拍,海灘都可以看到釣客。釣客會用多軸飛行器拉漁線不是第一次看見,不過,今天比較意外的是有二台。往木麻黃林走去,靠近木麻黃林尾端的水灣,是去年被開挖河道的位置。水灣近岸邊,大大小小的金寶螺不少,紅色的卵囊遠遠就可以辨識出來。木麻黃林裡,停了一台小發財車,還有釣友在聊天。水泊上已看不到水禽,除了鷺鷥科之外。原來椰林上可見的鸕鶿也都沒有身影,魚鷹今天一隻都沒有見到。草澤區還是一直傳出水禽的鳴叫聲,紅冠水雞是一定會有的。靠近岸邊的水中植物叢,可以見到不少魚苗,想必知本溼地的水域裡魚類繁延應該挺不錯的。走進近砂道的草澤區,今天看到了一大一小的小鸊鷉,我猜是媽媽帶著鶵鳥,想來牠們有在知本溼地繁殖。今天沒看到魚鷹在天上盤旋,到是看到了一隻燕鴴,另外就是有半天鳥之稱的小雲雀。小雲雀在天空抖翅鳴叫挺有看頭,牠降落時的縮翅快速下墜及開翅停懸,更是值得用望遠鏡追蹤欣賞。

  今天是我在知本溼地空拍後停留最久的一個黃昏。離開時,應該有超過六點了。在我佇立沙灘欣賞釣客的六軸飛行器拉線表演及天空小雲雀的飛鳴時,一直有其他人從砂道停車進入。有看起來像大學生的一小群人,也有說著我聽不懂的東南亞語的朋友經過,帶狗來放風的一家人,開著四輪傳動車放飛四軸飛行器的人,手持高級鏡頭單眼相機的人,獨自一人行進的人,年輕的夫妻及小寶寶,說著台語的歐幾桑,今天傍晚知本溼地人真不少。我不禁想,若是以後人愈來愈多,而且人流每日都維持一定的量,現在的靠海灘草叢會不會被鏲除成為水泥停車場,像現在的加路蘭,砂質道路是不是會改變為水泥道路,然後直通沙灘,再過來就是賣香腸、賣黑輪、賣風箏,賣冰淇淋,甚至是賣煙火的小販成堆出現。那麼,這樣子的知本溼地,我還會想再來嗎?還好,我還有另一個秘密起降點供我私人擁有。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太平溪鐵道橋往南王橋段(20160329)

我們的島與台東野溪

  從3/27日起,連續三天荒野台東分會野溪小組接受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採訪,目的是想透過媒體的力量,讓更多人瞭解並且關心台東的溪流狀況。我在野溪小組主要負責的部份是空拍影像,所以,除了3/27及3/28我跟著野溪小組的成員一起接受公視的採訪外,今天3/29日我還配合攝影師取景,去拍攝太平溪在鐵道橋往南王橋方向的溪床現況。

  這一段的溪流,我在2015年10月10日那天曾記錄過一次,這一次純粹是為了"我們的島"的專題節目而記錄。受採訪上鏡頭不是野溪小組的主要目的,出名更不是野溪小組想要的。荒野台東分會野溪小組接受"我們的島"的採訪,祇是希望能讓更多人瞭解台東野溪目前的困境及未來可能會面對的危機。

  下面文章,是我個人從去年二月起參與野溪小組後的感想。貼出來祇是為了爭取大家的認同。

野溪踏查與我
這個月的野溪踏查三月二十七日當天,除了既訂行程有奔鹿團的小鹿會隨行之外,另外還有二組人馬要和我們一起踏查。一組是公視我們的島要來跟拍,另一組是商業周刊雜誌社要來採訪。話說依大冠鷲組頭的想法,應該會讓野溪小組的成員也接受他們的訪問。所以,為了怕被採訪時答非所問,這可會讓野溪小組成立的初衷大受影響,趁有空時來整理一下,近一年多和野溪小組一起活動的感想,也算是一種省思及前瞻。
我為什麼會繼續參與野溪小組的踏查 ?這對我而言是另一種自我追尋,我指的是踏查的歷程。我是屏東人,記憶中對家鄉的印象,就是自己小時候走在村子附近那條林邊溪的經歷。家鄉留給我的美好回憶,百分之九十吧,全是那時一人在河床上玩水、挖砂、抓魚、看鳥的經驗。小時候,我們全村的小孩沒有去河邊玩的或許有,不過我周圍的友伴全是會玩水的人。所以,到河裡玩水是在自然也不過的事。當然,每一年被水淹死及關於那條河的水鬼故事,也是伴隨我們長大的。我到底是在幾歲時溺水差點淹死,現在完全沒印象了。除了當場的大哥知道外,好像全家到現在也沒第三個家人知道。但是,我並沒有因為那時溺水的經驗,讓我害怕親近水。或許,是因為那時還太小吧 !
因為上面的原因,讓我自八十四年分發到台東服務後,再也不想回家鄉去。因為,小時候的那條林邊溪,已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樣貌。我算是一個很悲觀,很鴕鳥的人。在加入野溪小組前,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再主動的親自走入野外。加入野溪小組後,我慢慢的找回小時候的自己。在和野溪小組的夥伴一起走在台東的溪床上時,我慢慢的回想起,溪流是我小時候的美好回憶。這是我一年多來,每個月不停參與踏查的主因。
然而,人愈大,懂得愈多,享受了愈多的資源後,也發現了身上背負著很多的重任。往往,重責大任存不存在,祇是個人認知的問題,或者說,要不要去主動意識到,這是自己的責任。三月二十二日當天,去劉立委 (劉櫂豪) 的辦公室會談,我算是與會的陪同人員,意思是,我並沒有主動參與發言,頂多是補充的角色。其實,當時內心中,我也有話想說。參與野溪小組的活動後,祇要是持續一直跟著踏查的夥伴,我們都會認同大冠鷲的看法,也會形成相同的念頭。台東的野溪,經不起目前的野溪整治水泥化現象。每一條被整治的溪流,不管是有沒有長流水,是不是重要的保育棲地,使用了什麼工法進行整治,結果都是一致化的 -溪流水溝化。唯一不同,祇是水泥建構的規模或範圍大小的不同。被整治的溪流,都一定具有一種特性,生物棲地被破壞。
台東,總共有多少條溪流呀 ?或者說,還有多少條還沒有水泥化的溪流 ?我在今年三月五日那天,騎著機車從台東市到長濱。從進入成功開始,除了漏記錄小馬橋之外,一共記錄了成功鎮半屏橋到堺橋共三十二座橋,長濱鄉從旦滿橋到樟原橋共二十三座橋,其中因為雨勢太大以致於有一些橋沒有記錄到。所以,光是成功加長濱至少就有五十五條溪流。這五十五條溪流有完全沒有整治的,也有已經被整治的,當然,準備要整治的也開始一條一條出現。整治後的結果,就是一條一條的水泥水溝出現。看到這樣的現像,我總覺得,這是不是在補全我離開家鄉後,我所沒有經歷到的家鄉溪流水溝化過程呀 ???
 除了每個月固定參與野溪小組的踏查,我自己因為要外出空拍的緣故,還會順便看看當天所經過的溪流狀況。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為了要記錄利嘉溪出海口到知本溼地的海岸林,選定了呂家溪出海口當起降點。那一條呂家溪讓我更深的領悟一個悲痛。呂家溪算是一條灌溉用的水泥化水溝,出海口的溪水惡臭混濁,黃褐色的沉澱物真接停滯於溪床底,還沒走近就能聞到類似家庭廢水的硫磺味。溪裡看不見游魚,臨近空中也沒有任何水生昆蟲。這種狀態的灌溉溝渠,其實在台東縣比比皆是,習以為常,在西部呢,大家對農田水溝的印象就是如此吧!
所以呢? 當我們對這樣子的狀況,什麼狀況 ?連台東這被號稱後山花園,以生態及環境優美為吸引力的地方,連農田旁的任一條水溝都是毫無生態資源可見時,生活在這邊的人,小孩子從小對農田旁水溝的印象祇剩下髒、臭。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會認同這塊養育他成長的土地嗎 ?他們會以台東人為自傲嗎 ?再加上,當我們這些已經長大的人,已經有能力做出一些行動來改變現況的成人,都允許台東溪流的棲地環境,在大多數人們,幾乎、甚至是完全不知道生態及棲地的可貴及美麗時,就讓公部門一條一條的,慢慢將全台東的野溪全部水泥水溝化。當孩子們長大時,他們祇能去聽曾經知道、接觸過台東野溪之美的人,從口頭或者有幸被影像記錄下來的二手或者三手資料去知道,原來台東的溪流曾經是如何如何 ?這樣子的狀況,不是我會想見到的。
我沒有能力去改變巴西雨林被開墾,我也沒有能力去讓北極的北極熊有足夠的冰原讓牠們生存。但,我實在不想讓我現在住的台東,成為一段口述歷史裡,祇能向長大的孩子述說著,台東的溪流我曾經見過它們的美 ;祇能讓長大後的孩子看著水泥化的臭水溝,要他們想像這曾經是條生態豐富,有魚群水中游動,有蝦蟹在溪床中爬行,空中有蜻蜓飛舞,不同的季節植被呈現不同的樣貌,四季的輪轉是以生命的形態變化讓人親眼可見的溪流。
 被稱為夢幻湖的知本溼地,我十多年前有幸曾經在三和的山上,遠眺過那一大片藍,如今祇剩下原來的幾分之幾我不得而知。夢幻湖被開挖的那時,我沒有在現地,我也沒有發揮出我那時能做出的行為。現在,加入野溪小組後,我又慢慢的陷入同樣的困境,預知現有的野溪生態棲地即將慢慢的消逝。我不該再說,我無能為力,我無能為力去改變政府對野溪粗暴的整治手段。我個人的力量是小的,但參加野溪小組後,我發現小組夥伴中,每一個個人都發揮著他自己個人的能力,組合在一起時,拳頭一致向同一個方向,甚至是同一點出力時,那讓人感到無力的個人力量,就不再是沒有影響力的對空揮拳而已。


   要說野溪小組能影響公部門成為重視生態、以環保、共生、生物多樣化、棲地維護為職志的保護力量,這或許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無耐、無力、無可耐何的頹喪感是一定會遇到的。該說什麼呢,人生本來就不是順心如意的,就當修心嗎 ?這不會是我參加野溪小組的目的。我雖然不像凱薩大帝那麼偉大,但他的那句名言,我來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也可以成為我的目標。我參加野溪小組了,我親自踏查了,我向公部門表達意見了。至於成敗是非,這不是我該去看重的。因為,野溪小組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野溪小組是一個群體,是一個分享、成長、奮鬥的組織。說到這邊,順便召募新成員,台東的野溪,需要有人去關心,野溪小組,需要更多關心台東環境的人一起來努力。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知本溼地雜木林帶臨知本溼側(2016年2月14日)

知本溼地雜木林帶臨知本溼側

二月十四日時記錄的狀況


知本溼地水澤西側雜林帶(2016年2月14日)

知本溼地水澤西側雜林帶

二月十四日時記錄的狀況





海濱公園(20160305)

再拍海濱公園(20160305)

  今天從樟原橋離開時,大概是三點初吧。那時天真的很,以為雨勢變小了,想要繼續往北騎,把剩下的四條溪流做完記錄,替今天的遠征畫下完美的句點。可惜,騎出去不到一分鐘,就發現雨大到衣服會全溼,不得不折返回家。一路騎一路下雨,路上有一陣子沒雨了。不禁想要去石雨傘那,把靠山側的石灰石礦區做一下記錄。結果,好像是離開長濱鄉後,遠看三仙台完全被灰灰的水氣迷濛住,我祇好在大濱橋上乖乖穿上雨衣,死心塌地的絕了再找沒雨的地點飛完二顆電池。

  剛穿上雨衣時,還沒什麼雨,愈往南雨就愈大。還沒到石雨傘就知道石灰石礦場請下次再來,這樣,我必需再找另外的點來飛行,重點是,不要有雨。早上出門太陽很不錯,一路上看到二次警察測速,下午回程時,則看到一次。早上是因為必需逢橋就停,所以車速自然不快,下午則是雨天行車,當然無法騎快。很久沒有在雨天騎車,而且是一直騎一直打呵欠,握著龍頭的的雙手則是冷到發麻。

  雨呢,從進成功後就沒停了,一路陪我到卑南溪旁的加油站,那時想要解放一下身體過多的水份。停好機車,開始卸下身上的雨衣、安全帽時,才發現身體不自主的發抖。上完廁所,把早上嫌熱的保暖背心穿上,耶,雨停了耶。那時心中有二個爭扎,一是一路騎回家去,另一是把二顆電池用掉。當時有二個目標,一是卑南溪出海口,另外一個則是海濱公園。


  卑南溪出海口,依我當時的車行方向,要嘛就直接在橋面上騎飛,要嘛就想辦法到北上的車道那一側才能找到靠近出海口的方向。二個我都不選,就繼續往前騎。騎到靠近海濱公園時,天空的黑雲挺嚇人的,但又還沒有滴下雨滴,於是就轉入海濱公園的方向。在國際地標那停好車,走近靠海側的草地上,把背包中的空拍機拿出來組裝。手抖個不停,看來身體的溫度不夠保暖。起飛的時間大概是下午四點快五點時,沒什麼風,比早上的風力還要小。這次起飛後就往森林公園的方向飛,我的目標是人工湖的景色。空拍機飛走後,附近的遊客開始接近我,然後有一家人圍在我身邊講個不停。我因為身體一直發抖,實在是沒什麼精神去顧及他們聊天的內容,就當作是耳朵旁邊風吹個不停吧。這一趟的記錄,比起今年一月十七日那天飛行的範圍還要大,那一天風力比今天大,所以電量耗得比較快,而且不好取景。今天這一趟最北飛到人工湖,最南飛到南海路,一月沒有記錄全的,今天都補回來了。空拍機降落後,開始滴雨,圍在我身邊的遊客則紛紛上車離開,我則抖著雙手,慢慢的拆卸空拍機的組件,幸好雨滴沒變大,總算是沒有讓空拍機淋溼。剩下一顆電池,祇好回家空轉放電啦!

成功成廣澳山坡旭塔開發案(2016年3月5日)

成廣澳旭塔一日遊(20160305)
  今天這一趟差一點就和去年十月二十五日一樣,要在雨中飛行。
  早上十點出門,太陽正好的說,雖然有些雲,但溫度已讓我穿不下保暖背心。因為要記錄成功以北的溪流有無溪水流動,過了東河橋後,除了第一條小馬橋錯失記錄,每一座有橋名的橋我都停下車拍照。第一座記錄的橋是半屏橋,那時已是十一點六分了。現在的數位科技真的愈來愈方便,一月底買的新數位相機,除了畫素及遠距攝影吸引我之外,多加的 GPS 定位方便隨時查詢拍攝地點,至於拍照時間,那當然是每一台數位相機都必備的了。
  於是乎,除了小馬橋沒拍到,打算回程再補拍,就這樣一路拍到樟原橋。可是,天不如人願,計畫總是沒有現實來得真實。沿路停車、拍照、出發的過程,原本還嫌太陽大到要脫背心。等我到了成功小港漁港,飛完今天預定的飛行目標後,接下來的路程,全是在雨中度過。還好,去年的習慣都是先飆到真柄拍完梯田,在回程中到經過成廣澳後才拍旭塔,這次看了雲層已覆蓋整個天空,所以決定先拍旭塔這個目標,否則今天的行程就全槓龜了。
  去年十月二十五日拍完旭塔後,原本打算每個月都來記錄一趟,卻因為一堆的可是、可是的,反正去年十一月、十二月,今年一月及二月,全都沒空過來記錄。今天拍旭塔時已經是十二點四十幾分,太陽早就不見了。旭塔今日沒有施工,而且,工地看起來開始長草了。夢想這邊就這樣先長滿草成為大草原,再慢慢長出大樹,應該是…,做夢!這附近的開發案真的不少,基翬那有滿地富及寶盛二個開發案,石雨傘那邊又有石灰石礦場想開工。似乎讓山林保有原來的樣子,成為日後子孫的自然資源,並不是那些有錢人在乎的一件事。汲汲營營,資本主義思想滿腦子就是開發、賺錢,就那麼想在自己有生之年,把所有能賺到的錢全部賺到手。看看所謂的台灣經營之神離世後的現況,什麼大房、二房、三房爭家財、爭經管理權的新聞,這就是有錢人的人家會發生的事嗎?長榮集團的當家也邁入同樣的下場,又是什麼大房、二房什麼的。原住民朋友有一種和漢民族不一樣的思維,我曾聽過一個小學校長這麼說,原住民把土地視為母親,所謂的大地之母。所以,當原住民看到漢民族把土地當作財物買賣時,那位校長這麼說,把母親賣來賣去的,這樣子不是很怪嗎?
  有土斯有財一向是漢民族對土地的刻本印象,這不能說不對,尤其是在以往物資及經濟不發達的時代,能夠購置田產來傳家,一向是所有漢人一生中的奮鬥目標。然而,在今日的社會裡,M 型化社會成型,有錢人愈來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對土地的利用,有錢人和平民百姓的使用方式已大不相同。台灣的漢人,我總覺得富有的太快,已致於忘了老祖宗辛勤及勤儉的美德。學了太多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思維,卻沒有用中國天人合一、永續發展的文化精神來調合。眼裡祇有不斷的掠奪、開發、開發,講求效率、經濟至上,財團如此,甚至於執政的政府也是如此。以台東縣而言,台東市多少土地被財團購入興建大飯店,甚至於臨海的山坡也要同意被財團開發成大型渡假飯店。好不容易通過的海洋保護法,在台東縣議會有一群以民意代表身份自居的議員們,大肆批評這是在阻斷台東的經濟發展。對於那些有錢有權者,土地永遠都是用來生財的媒介,而依靠山林、海岸存活的自然植被、物種,永遠不是他們考慮保護的對象,除非,能替他們獲利。
  生長在台灣,面對這樣不公義的現象,還好,網際網路讓我知道,其實全球的有錢人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不是台灣特別爛。像北極鑽油開發、像巴西雨林被砍伐,太多啦。有志保育自然的你我,能夠讓自己發揮什麼正向的功能,這才是我們可以確實掌控的。所以,今天衣物半溼、發抖吹風騎著機車往返台東市及長濱,並冒著數位相機被雨滴淋溼的風險,拍下一隻野生的鱉在石頭上時,我覺得今天是值了。還能看到一隻活生生的野生成鱉,在一條曾經被人為破壞整治過的溪流中存活,剩下二顆要留給長濱梯田的電池沒用掉,就不算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了。反正梯田又不會跑掉,而那隻鱉我拍完後就下水才是最值得在意的事。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知本溼地(2016年3月3日)

溼地早春的黃昏(20160303)
  過這個三月,我算記錄溼地環境滿一年了。
  昨天就算計著今天下班後要來記錄這一趟。今天的太陽就祇出現了一個早上,到中午就被雲遮蔽了。到下午四點多,西邊的雲層也沒散去,所以也別想拍攝落日餘暉下的知本溼地。
  下班後帶著兒子一起去知本溼地,他要趁我空拍時挖砂洞。我把車停在砂地道路旁,一下車,就聽見水鳥的鳴叫聲。應該是雁鴨科的水禽,一直從草澤的方向傳來。
  空拍機升空,飛行高度定在近一百公尺附近,這個高度不會打擾到在溼地棲息的水禽。從監視螢幕上看到,知本溼地的水域面積真的增長很多。射馬干溪的水不斷的湧入,以致於出海口左上方的草澤水域,一直往西側增加。這次的記錄可以看見,整個椰林區已經是被水面覆蓋,甚至越過小徑往西側漫去。原來養牛區的草地,已被水面侵佔二塊。知本溼地的水域面積比起去年三月這個時候,增加四倍多吧,應該不祇。去年這個時候,知本溼地因為出海口被開挖河道,整個溼地除北側湧泉區剩下小水漥,就祇有流入海的河道有水。和今天比起來,那時真的慘不忍賭。
  我一直在想,溼地的水泊內魚群到底多不多呀?就我所知,魚鷹一直都在知本溼地活動,而現在隨時可在椰林區看到的鸕鶿,這些都是非吃魚不可的鳥類。牠們的存在一定是證明知本溼地內鐵定有魚。空拍機降落後,我趁兒子不停挖砂洞的時候,走近草澤處。當我臨近水面時,就看到不斷在水面游動的魚群,這些魚應該是順著射馬干溪游入知本溼地的吧。
  從去年四月二十六日,荒野台東分會和台東鳥會一起合力辦理"保護知本溼地.讓野鳥回家"活動,當天請了怪手將被開挖的河道回填出海口,溼地的水域面積慢慢的開始增加。然後在去年七月八日時,溼地因為水滿溢流,在出海口又自然形成水道,以致於溼地的水泊面積又再度縮小。直到去年八月蘇提勒颱風的海浪將河道回填,溼地的水域面積才一直穩定的增加到現在。因為射馬干溪幾乎終年有水流入知本溼地,而且並不會因為冬季台東進入旱季而缺水。我在去年十二月十三日記錄西側雜木林帶時,第一次親自走近射馬干溪流入溼地的水道,那時水可是非常的湍急。
  臨近黃昏,天上的雨燕不停的飛舞,空中的小蟲不少。雜草叢裡不斷傳來各種的鳥鳴,分不出到底有幾種的鳥鳴。這塊離台東市區不到十分鐘車程的土地,讓我感受到荒野的氛圍,除了自然界的聲響,幾乎聽不到任何文明的喧囂。將離開時,我不禁思索,荒野的聲音,是不是就如我今天傍晚時在知本溼地所感受到的一切,海潮、風聲、鳥鳴,還有那不會發出聲音的植被,砂石,漂流木等,這一切,就是荒野值得保護與重視的意義吧。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知本溼地(20160214)

知本溼地情人節見(20160214)
  今天是個好天氣,太陽熱到讓人想把背心脫掉。整個二月幾乎都沒有開工,原因不外乎天候不適合空拍,所以今天要是沒有記錄到知本溼地,那二月份真的要開天窗了。
  去年農曆春節後,溼地的出海口被挖開,以致於溼地無法蓄水形成水泊環境。一年過後,溼地水域覆蓋面積,大概比起去年時將近多了一倍有了吧,主要是椰林區的草地目前已變成草澤。那條通往養牛區的小徑,已經成為草澤和旱地的分界線,在接近沙土道路的小徑交接端,低漥處都已積水數月形成小水漥了。
  空拍時大概是九點二十幾分吧,起降點那時並沒有其他人在,等到空拍機正在繞溼地記錄時,荖葉園的主人開著小發財車來工作。因為去年12月30日那天,荖葉園的主人就問過我在做什麼,所以這次他直接將車停好就入園工作。不過,這一次來了二個人,12月30日遇見的是兒子,今天他父親是第一次見到我。所以,我就聽見兒子向父親解釋我正在勘察知本溼地。
  空拍機飛行的高度一直是以100公尺的高度為限,繞行知本溼地飛行這樣的高度不會打擾到溼地內的水鳥。因為自己終於買了一架可以拍鳥的相機,所以空拍完溼地環境後,就一個人帶著相機進入木麻黃林。今天的鳥況應該算好,沒使用望遠鏡的狀況下,就可以發現一小群鳳頭潛鴨,然後二隻天空繞圈的魚鷹是無法視而不見的,在椰子葉上休息的鸕鶿卻是另一個驚喜,最多的大型水禽則算是蒼鷺。因為水域面積增大,很多紅冠水雞祇聞其聲不見鳥蹤,還有,一些鴨子不時飛起又降落,可是就不出現在開闊的水域上,無法辨識到底是哪一種鴨。
  下次應該要帶望遠鏡加腳架,這樣可以尋找更多的鳥種,更重要的是,不會拍出自己也看不下去,對焦不清晰的相片呀!
  今年對知本溼地的記錄,不知可不可以保持每個月二次。要空拍記錄的地方太多了,原本打算每個月增加記錄灌木林帶的計畫,在一月時已經破功。還好今天有出門記錄,要不然接下來的天氣適不適合空拍真是說不準呀!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山里垃圾掩埋場(20160117)

山里垃圾掩埋場(20160117)

卑南鄉山里垃圾掩埋場在2015年4月就飽和了。這個山里垃圾掩埋場,位於卑南溪的旁邊,在山里車站南方大概1.5公里處吧。這個地方,大概沒人關注吧,今天特地跑去現地記錄。說實在的,拍了要做什麼用,我也不知道,不過,附近的景色非常的棒,如果不知道垃圾掩埋場就在附近,來這邊看看卑南溪對岸的海岸山脈挺不錯的。


垃圾掩埋場,就緊臨卑南溪,最南邊的那一塊掩埋場,根本就貼著溪水不到十公尺吧。要是卑南溪來個大洪水什麼的,那薄薄的隔離之地鐵定被沖開,然後,下面的垃圾就一路沖到大海。還有,垃圾掩埋場的隔水工程到底怎麼樣,這也不得而知。好吧,這檔事接下來要怎麼辦?我繼續再記錄吧!

太平橋上方的大巴六九溪(20160117)

太平橋上方的大巴六九溪(20160117)

因為 1/10 那天,沒有記錄到大巴六九溪在太平橋上方的水源匯入點,今天又再度來記錄這一小段。

太平溪真的很不適合空拍,尤其是南王橋到太平橋,原因是那二道高壓電塔。沒想到,這一次拍攝太平橋上方這一段,又讓我差點手足無措,原因還是高壓電塔。

這次的起降點選在太平橋左岸方向的橋面上,升空後往上游而去到超過一公里處調頭折返時,驚見監視螢幕上看到橫過溪床的高壓電線,我幾時飛過高壓電線的?我一時傻眼,愣住多久我也不記得了,祇記得不趕快把機子飛回來可是會出大事的。空拍機電力還夠是沒出事的一大保證,我當時立刻讓機子降低高度,然後直線衝回來,高度好像是在50公尺左右吧。然後因為距離太遠,好像還在一公里外,50公尺的高度監視畫面是收不到訊號的。我盯著雪花一片的螢幕,前進搖桿推到底,到底機子是飛行中還是墜入溪床也不知道。盲飛時間有多久,大概不到二十秒,這二十秒可就挑戰著心臟夠不夠強壯。

等到監視螢幕又顯示畫面時,這表示空拍機已回到安全操控區域。快飛到太平橋時,電力大概還夠飛10 % 左右,我決定讓空拍機往萬萬溪的方向飛一小段。


今天這一趟真是會嚇死人,我選的起降點錯誤,應該要在高壓電線橫過溪床的地方起降,這樣我就可以安全的判定絕對不會造成飛安事件。真是太可怕了。飛行途中,完全沒有辦法辨識溪水是從哪個區域匯入的,唉!

海濱公園(20160117)

總統大選後的第一天。

昨晚沒什麼鞭炮聲,這是我樂於見到的,至於和選舉有什麼關聯,不想去追究。因為到了十點多後,幾乎雨停,不免興起空拍的意念。

早上八點多呢,細雨不斷,這下子又麻煩了,電池都充了,不外出空拍,就要讓電池放電。死撐活撐之下,撐到十點多,雨停了。所以,今天開車去空拍,以免又遇到下雨沒得躲。快十一點前出門,南方有藍天,可是我第一站的目標是海濱公園,海邊的方向還是佈滿了陰雲。車子出門不到二分鐘,陽光整個灑下來了,一到海濱公園國際地標處,藍天又顯露出來。

下車後,發現有點風力,判斷應該還可以起飛,祇是不知道能不能飛到七里坡那個廣場。今天的風力加上航空禁高的緣故,我預計中要拍攝的都更範圍-  臨海路一段到南海路及成功路到大同路5巷南方巷道,算是失敗,沒有正面拍攝到。空拍機飛到一公里附近快到信義路,我準備要調頭並前往都更建築物的上方拍攝折返時,無線訊號失控,空拍機自動沿著原來前進的方向折返飛回,拍攝到的都是綠地公園的部份。我原本計劃折返時要飛到建築物上方,就是都更預定的區域。這下子祇記錄到海濱公園的部份,都更預定區的建築物群反而沒有正面記錄到。

當控制權又接收到時,估算空拍機當時的電量折回去也無法記錄成功路以南的建築樣貌。所以,這一趟我祇正面記錄到成功路以北方向的建築物。飛過國際地標時,電力還有超出10 %的安全電量,所以繼續往森林公園的方向前進。這一次,我記錄到琵琶湖的美景了,這個我想很久了,一直不太敢來拍。這算塞翁失馬嗎?


今天海濱公園的飛行目標算失敗,都更的區域還要再找另一天來記錄。不過,海邊的風大真的很麻煩,另外就是人太多了,這也會造成干擾。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知本溼地(2016年1月10日)

2016年一月的知本溼地天空


  元旦三天假期回西部去了,所以沒有空拍記錄,那三天台東的狀況好像也不適合空拍。

  今天先記錄了大巴六九溪,接下來就是知本溼地啦!
拍完大巴六九溪後,雲開始變多了。我從知本開發隊的漁塭小路,前往知本溼地,在第一個漁塭處看見一大群高翹鴴。採用這條路到知本溼地是第三次了,鳥況都很不錯,一定有鳥可以看,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蒼鷺是一定看的到的,今天又發現大卷尾不少。魚鷹今天看到三隻,一隻腳上應該是抓到一條大魚。

  到知本溼地荖葉園那一端時,看到對面沙地上有停車子,等空拍機繞到沙質道路時,更看見不少車輛停靠,已有少數車輛掉頭,應該是要回家了。所以,今天去知本溼地賞鳥的人應該不少,不知道是哪個單位的人馬。在我還在組裝空拍機時,一隻棕背柏勞一直啁啾不停,連竹雞的叫聲都會模仿,真是佩服極了。空拍機升空,棕背柏勞沒被驚嚇走,所以我猜,空拍機繞知本溼地一圈,應該是不會干擾到溼地內的水禽。


  知本溼地的水域,看起來和十二月三十日那天沒什麼二樣。不過今天因為天空有雲的緣故吧,水域的顏色看起來綠意盎然,我猜是倒映週圍植被的緣故。老實說,我很久沒有近距離接近知本溼地的水域了,很久以來一直都是用空拍機的攝影機觀察知本溼地的水域面積,反而沒有近距離觀看知本溼地的水泊是什麼顏色。

大巴六九溪自來水取水口段(20160110)

大巴六九溪自來水取水口段(20160110)
  住在台東市十年多,快二十年有了吧,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我飲用的自來水來自這裡。
  大巴六九溪溪床上,有好多道大型攔砂壩,而且,早就被大量的砂石給堆滿,以致於攔砂壩上下游的溪床落差非常的大,人若失足從攔砂壩上方摔下去,一定是骨折,因為高度至少六公尺以上。目前這些攔砂壩都發揮了它的功能,攔住以前被洪水衝刷下來的大量土石,而且砂石的堆積高度和攔砂壩齊高,然後,砂石的堆積狀況就一直停留在目前的現況。我不禁要想,那麼,是不是還要再建比現在還要高的攔砂壩,不然,若是雨量大到發生大洪水,現有的攔砂壩目前已沒有攔砂的功能了,那再度沖刷下來的大量砂石,要堆去哪?
  大巴六九溪上攔砂壩的設置,讓溪谷堆積滿砂石,而且溪床非常的平整。整個大巴六九溪就因攔砂壩的設置,成了一階一階的平整溪谷,完全看不見 V 字型的峽谷地貌。以自然地貌而言,這是不可能發生的情況,祇有在人為干預之下才有可能發生。這又讓我想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老爸也是用建壩堵水的築堤思維,來保障人民的安全。故事中告訴我大禹的老爸後來失敗了,故事是真是假我不想去探究。但我看到大巴六九溪高聳的攔砂壩及堆滿的砂石時,這不讓我聯想到大禹老爸失敗的原因實在是很難呀。
  對台灣地質有一定知識就可以知道,台灣受板塊作用的影響,地型是處於升高狀態。溪流在山區本來就該呈現峽谷狀況,然後在平原處形成沖積扇平原。以台東的現況而言,就是在出海口處堆積湍急溪水所沖下來的砂石。以台東市而言,台東市的平地根本就是卑南溪、太平溪、利嘉溪等大型河流侵蝕、堆積出的沖積扇平原。每一年都一定會來的颱風,一定會讓台東的每一條溪流沖下不少砂石,這是在自然也不過的事。
  住在台東,我們能怪罪颱風帶來的雨量嗎?住在台東,我們甚少發生缺水、停水的狀況。這是我們住在台東的天然財富。但是,我們可以祇選擇要好處,而拒絕我們認為的壞處嗎?土石流,當然大家都不想遇到。可是,在台東居住,山區雨量大就會沖下大量砂石這是必然的。以往用攔砂壩的方式攔下了非常大量的砂石,這是非常明顯的事實。然後呢?就不會再有大雨量了嗎?就不會再有山區的砂石被沖下了嗎?
  公部門建置攔砂壩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為主,我當然認同。不過,當我看到大巴六九溪的攔砂壩現況時,我覺得禁止人民住在洪氾區、行水區,禁止人民在河床上耕種,是不是更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呀。現在看到的河川整治,幾乎都是採用限縮河道,築堤擋水的模式。然後堤岸背後原本是洪氾區,或者根本就是原來河道的土地,就被人民私自使用,甚至公部門還想利用限縮河道後多出來的土地興建道路。為什麼不讓原本河流的洪氾區堆積砂石,然後等枯水期再把新增加的砂石清運走。這樣子,山區的溪流不就可以保有原來峽谷型的地貌,平地的的溪流可有大範圍面積可以暫時堆置砂石。這是不是更符合台東實際上的現況。

  攔砂壩的設置,以大巴六九溪的現況而言,它祇是讓土石流發生的情況延後發生,並沒有根本解決土石流的潛在危機。我總覺得,攔砂壩就好像飲鴆止渴,或者說,是目前的公部門拿公帑來暫時解決自己目前面對的工作困境-保障人民的安全。祇是暫時的,暫時保障、延遲會發生的土石流。砂石堆積的事實根本就沒辦法消除,如果祇是建攔砂壩把大量的砂石留在攔砂壩前面,卻沒有清除堆積砂石的後續作為,攔砂壩不也就成為土石流的來源之一嗎?而且以大巴六九溪的目前堆滿砂石的狀況,要是攔砂壩遭地震破壞,然後又遇上超大豪雨什麼的,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大巴六九溪的下游可是台東市呀!

  大巴六九溪取水口處的厚重攔砂壩,我估量厚度至少有三公尺,高度有十公尺了吧。攔砂壩水泥建物上,有不少排遺,就是動物的便便。可能是山羌、猴子,甚至是山豬的便便,五、六塊散佈著。這些哺乳類動物,已被這道大型攔砂壩革離開來,無法自由的在溪床的上下游方向自由行動,當然,猴哥另外。這會對大型哺乳類造成什麼問題,基因鍊無法交流,是一定會有的,其他生存面積、領域面積、分佈面積等,這要靠專業的研究才能更清楚。取水口處的攔砂壩下方,有一條常年有水的小河道。多少,長度就是攔砂壩的寬度左右,寬度不到一公尺半。這條緊靠著攔砂壩的小河道,它的水源是來自攔砂壩的伏流水滲出。像前一二天台東市有下小雨,今天我就發現從攔砂壩湧出的水量,比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那天還要大。小河道內有水生動物,有看見一種陸封型魚類、蝦類,拉氏清溪蟹、雙色澤蟹,像日本禿頭鯊這樣洄游性的魚類則完全看不到。水生動物,在這邊一樣面對著基因鍊無法上下游交流的困境。那麼大的溪谷,溪谷橫寬少說五十公尺有吧,結果幾乎終年沒有地表水道,可以想見,這裡的生態必定已經被改變了,要擁有生物多樣性的理想,大巴六九溪目前是不可能存在了。

大巴六九溪現況(2016年1月10日)

2016年首飛(20160110)
  目前使用的這台空拍機,是去年一月二十三到手的。一年多來的使用,已經看到銹斑出現,不過,祇要沒砸下來,就可以繼續用。

  今天的目標是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荒野野溪小組踏查的大巴六九溪。大巴六九溪是太平溪的上游支流,太平溪是貫穿台東市的一條溪流。台東市的用水,有很大部份取自於這一條太平溪支流。太平溪的上游支流有二條比較大的溪流,一條是來自班鳩方向的萬萬溪,一條是泰安方向的大巴六九溪。萬萬溪和大巴六九溪在太平橋匯流,成為太平溪。

  大巴六九溪在以前的河道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現在的大巴六九河道是被整治過,而且河道被人為改道過的。大巴六九溪的上游有一個自來水取水口,然後,就因為大量的溪水被自來水廠引走,以致於大巴六九溪長年幾乎處於無水的狀態。從太平橋以下,太平溪是有水流動,但是太平橋上方的大巴六九溪和萬萬溪是幾乎沒有地表水的水道可見。

  今天的起降點,是在去年跟野溪小組一起踏查時所選定的。位於上利嘉林道的山路上,尚未到大巴六九藥用農莊。

  還沒出門前,當然一定要先用 Google Map 來估算一下飛行距離,大致上應該是四公里左右,所以,飛行計劃的野心挺大的。四公里,我還沒飛過那麼遠的說。昨天太陽有出來,可是風太大,就沒出門。今天風力變小,可是陽光卻沒有昨天強,有點可惜。騎車出發到了我心中的起降點後,風力果然是我心中的理想狀況,空拍機起飛就一路衝,衝到二公里處,不再前進了。哦,原來,這台空拍機的設定最遠距離是二公里。遙望太平橋,好像還有將近二公里的距離沒有到呀。

  從空拍記錄中看到,在太平橋看到來自大巴六九溪的溪水,其實是從左岸方向流出。今天空拍機並沒有飛到大巴六九溪和左岸的水源交接之處,至少還要飛一公里才可以清楚看見吧。所以,從太平橋上看到的大巴六九溪水,到底是從左岸哪一處流入大巴六九溪,還要再找一天來補拍這一段記錄。

  空拍機停在二公里遠的地方,既然不能再往前飛,那就返航吧,總不能讓它砸下來。返航的記錄,現在看起來挺可怕的,不是飛行過程可怕,而是大巴六九溪的溪床上,堆積滿砂石,然後又被佔用為釋枷園。大巴六九溪溪床上有設置不少攔砂壩,這些攔砂壩發揮了它的作用,而且積滿了砂石,然後一大塊一大塊的河床地出現了,然後農人利用這些河床地種起了釋枷等作物。

  好像沒人想過一件事,什麼事?既然現在大巴六九溪能積滿那麼多砂石,那以後不會再從山區沖下砂石嗎?若沖下砂石的量很大,以現在蓄滿砂石的攔砂壩現況,這些現有的攔砂壩還有什麼作用嗎?我們要再建其他的攔砂壩來攔未來的砂石嗎?這樣子要建多少道攔砂壩,建到什麼時候才夠呢?